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请问多元醇被氢碘酸还原的原理?
类型:求助 (悬赏分:2分)
提问:Yan
等级:
版块:化学机理研究()
信誉:90%
回复:5
阅读:5235
时间:2004-10-04 10:47:27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偶找了好多书都没有找到
请问网上哪里可以查吗?
请大侠帮个忙!谢谢了先!



有机化学书上有的吧。。

胡宏纹的那本讲义配套的那个解答上面有的 。

【 在 binghu@smth.org-SPAM.no (我在等你) 的大作中提到: 】
: 偶找了好多书都没有找到
: 请问网上哪里可以查吗?
: 请大侠帮个忙!谢谢了先!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Tue Jul 27 11:05:40 2004) 提到:

我来试着写一个

请参考附件: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Tue Jul 27 11:14:12 2004) 提到:

或者:

1) 2HI -> 2H+ 2I-
2) ROH H+ <---> ROH2+
3) I- ROH2+ ---> RI H2O
4) RI I- ---> I2 R-
5) R- H+ --> RH

总反应:

2HI + ROH --> RH + H2O + I2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来试着写一个
: 请参考附件:






第四步很难懂。
请教!
【 在 weinyee@smth.org-SPAM.no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
: 1) 2HI -> 2H+ 2I-
: 2) ROH H+ <---> ROH2+
: 3) I- ROH2+ ---> RI H2O
: 4) RI I- ---> I2 R-
: 5) R- H+ --> RH
: 总反应:
: 2HI + ROH --> RH + H2O + I2
: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省略>............




☆─────────────────────────────────────☆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Tue Jul 27 12:43:32 2004) 提到:

碳负离子不大可能在水溶液里产生。
修改一下机理。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来试着写一个
: 请参考附件:






第四步是个SN2反应:

亲核试剂I- 进攻RI, 碳负离子R-离去, I2生成。

不过修改后的机理可以理解为RI在路易斯酸H+的协助下亲电性增强,使得

亲核试剂I-的进攻变得容易,同时也避免了水溶液里碳负离子的生成。

不过机理仍然可以理解为SN2反应。

【 在 leezii.bbs@bbs.zju.edu.cn (leezii)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四步很难懂。
: 请教!




☆─────────────────────────────────────☆
jiangsanfeng (U-nut,最弱的菜鸟) 于 (Tue Jul 27 12:55:20 2004) 提到:

我觉得最后一步
RI+HI=RH+I2
类似于烷烃取代的逆反应
应该是自由基反应吧..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四步是个SN2反应:
: 亲核试剂I- 进攻RI, 碳负离子R-离去, I2生成。
: 不过修改后的机理可以理解为RI在路易斯酸H+的协助下亲电性增强,使得
: ...................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Tue Jul 27 12:57:58 2004) 提到:

不大可能是自由基机理,因HI的自由基离解能太大,不容易生成自由基。

【 在 jiangsanfeng (U-nut,最弱的菜鸟)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最后一步
: RI+HI=RH+I2
: 类似于烷烃取代的逆反应
: ...................


有人认为水溶液里不可能发生自由基反应,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有些生化反应就是在水溶液里的自由基反应。
碘的半径比较大,电子云容易极化变形。I-I之间的进攻还是说得过去的。
这个反应还可以用SRN1机理解释。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大可能是自由基机理,因HI的自由基离解能太大,不容易生成自由基。


到:

书上没有?不可能吧
我还看到呢
【 在 binghu@smth.org-SPAM.no (我在等你) 的大作中提到: 】
: 偶找了好多书都没有找到
: 请问网上哪里可以查吗?
: 请大侠帮个忙!谢谢了先!





用正负离子对机理去理解就好了
非要用SN2机理去解释有点牵强吧,呵呵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在 weinyee@smth.org-SPAM.no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四步是个SN2反应:
: 亲核试剂I- 进攻RI, 碳负离子R-离去, I2生成。
: 不过修改后的机理可以理解为RI在路易斯酸H+的协助下亲电性增强,使得
: 亲核试剂I-的进攻变得容易,同时也避免了水溶液里碳负离子的生成。
: 不过机理仍然可以理解为SN2反应。
: 【 在 leezii.bbs@bbs.zju.edu.cn (leezii) 的大作中提到: 】
: : 第四步很难懂。
: : 请教!





如果存在的话,碳负离子也已经溶剂化了,这样比较稳定
不过在水溶液里根本不可能存在碳负离子吧,呵呵
【 在 weinyee@smth.org-SPAM.no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碳负离子不大可能在水溶液里产生。
: 修改一下机理。
: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来试着写一个
: : 请参考附件:



不需要红P参与反应吗
【 在 binghu (我在等你) 的大作中提到: 】
: 偶找了好多书都没有找到
: 请问网上哪里可以查吗?
: 请大侠帮个忙!谢谢了先!
: ...................


是“多元醇”的说,邻基参与

【 在 weiny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人认为水溶液里不可能发生自由基反应,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 有些生化反应就是在水溶液里的自由基反应。
: 碘的半径比较大,电子云容易极化变形。I-I之间的进攻还是说得过去的。
: 这个反应还可以用SRN1机理解释。
: 【 在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
: (以下引言省略...)


我这里看不到有什么附件。
您能通过email发送给我吗,我很想知道机理是怎样的,尤其是
第四步。我的email lihuoming1984@163.com
谢谢您了!
【 在 weinyee@smth.org-SPAM.no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四步是个SN2反应:
: 亲核试剂I- 进攻RI, 碳负离子R-离去, I2生成。
: 不过修改后的机理可以理解为RI在路易斯酸H+的协助下亲电性增强,使得
: 亲核试剂I-的进攻变得容易,同时也避免了水溶液里碳负离子的生成。
: 不过机理仍然可以理解为SN2反应。
: 【 在 leezii.bbs@bbs.zju.edu.cn (leezii) 的大作中提到: 】
: : 第四步很难懂。
: : 请教!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Tue Jul 27 23:54:55 2004) 提到:

adding red phosphorus is a good idea, which makes the iodine recycled to iod
ide, ready for the next round of reaction.

【 在 c2h2c2h2 (飞飞飞扬)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需要红P参与反应吗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Tue Jul 27 23:59:14 2004) 提到:


I think it's operative with monools, too.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多元醇”的说,邻基参与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Wed Jul 28 00:17:24 2004) 提到:

neighboring group effect operates in the third step where water leaves and an oxirane intermediate forms which then is subject to the attack of iodide ion to form the iodoalcohol.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多元醇”的说,邻基参与





☆─────────────────────────────────────☆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Wed Jul 28 02:22:40 2004) 提到:

请直接访问
http://www.smth.edu.cn/bbscon.php?bid=455&id=16362
另:这个机理是我推出的,只能作参考。
书上怎么说就不知道了。我以前是没见过这个反应的。
hoho

【 在 leezii.bbs@bbs.zju.edu.cn (leezi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这里看不到有什么附件。
: 您能通过email发送给我吗,我很想知道机理是怎样的,尤其是
: 第四步。我的email lihuoming1984@163.com
: ...................



☆─────────────────────────────────────☆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Wed Jul 28 02:48:17 2004) 提到:

再多说几句机理。

根据我写的机理,假如原料醇是一个不对称醇A,那么经过两次SN2反应的结果就是A的手性中心构型不变。参考附件。

各位可以找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假如手性中心真的没变的话我的机理可以接受。否则就要重新考虑了。



☆─────────────────────────────────────☆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Wed Jul 28 03:02:12 2004) 提到:


这是网上找的一个反应,单元醇的还原:

http://www.orgsyn.org/orgsyn/prep.asp?prep=cv1p0224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多元醇”的说,邻基参与



: 再多说几句机理。
: 根据我写的机理,假如原料醇是一个不对称醇A,那么经过两次SN2反应的结果就是A的手性中心构型不变。参考附件。
: 各位可以找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假如手性中心真的没变的话我的机理可以接受。否则就要重新考虑了。




这个例子也是邻基参与

1、I取代
2、I- 进攻 I-R的碘,I-R键的一对电子向羧基转移,形成烯醇结构
3、烯醇-羰 异构

【 在 weiny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网上找的一个反应,单元醇的还原:
: http://www.orgsyn.org/orgsyn/prep.asp?prep=cv1p0224
: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多元醇”的说,邻基参与


─────────────────☆
xjzhupai.bbs@ytht.net (北国之春,向往啊……) 于 (Wed Jul 28 08:41:18 2004) 提到:

这个机理太不可思议了,认真分析这个机理,感觉漏洞百出。
第四步很离谱,卤代烷烃中烷基带的是正电荷,卤原子是-1价的,RI和I-怎么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竟然生成碘分子!
你的用SN2解释第四步,且不论合理与否,对于SN2的基本概念解说有误,哪个是离去基团呢!?

服了你了~ ……
【 在 weiny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或者:
: 1) 2HI -> 2H+ 2I-
: 2) ROH H+ <---> ROH2+
: 3) I- ROH2+ ---> RI H2O
: 4) RI I- ---> I2 R-
: 5) R- H+ --> RH
: 总反应:
: (以下引言省略...)



☆─────────────────────────────────────☆
xjzhupai.bbs@ytht.net (北国之春,向往啊……) 于 (Wed Jul 28 09:09:59 2004) 提到:

按照你的思路,如果连接羟基的碳原子是手性的,那么该碳不会是叔碳,因为这种情况下多发生SN1取代,是碳正离子机理;这样该多元醇按照你的所谓“两步SN2机理还原”得到的将不再具有手性结构,是不是?
所以你的这个 深 入 讨 论 是个悖论,如你所说,你的确需要“重新考虑”了!


【 在 weiny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多说几句机理。
: 根据我写的机理,假如原料醇是一个不对称醇A,那么经过两次SN2反应的结果就是A的手性中心构型不变。参考附件。
: 各位可以找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假如手性中心真的没变的话我的机理可以接受。否则就要重新考虑了。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Wed Jul 28 09:37:50 2004) 提到:

没看出是邻基参与来。。。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例子也是邻基参与
: 1、I取代
: 2、I- 进攻 I-R的碘,I-R键的一对电子向羧基转移,形成烯醇结构
: ...................





请参考我画的比较详细的图
http://www.smth.edu.cn/bbscon.php?bid=455&id=16451
“卤代烷烃中烷基带的是正电荷,卤原子是-1价的”
这句话说得不对。
1)烷基和卤原子都不带电荷,只是被极化带delta电荷而已。
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卤代烃里烷基亲电,而卤原子亲核”

2)碘代烷由于碘的大半径和低电负性性质为碘代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极性反转(Umpolung)提供了可能。
3) 第三,我认为在反应过程中,位于碘代烷C-I键背面的质子(H+)可以
靠近alpha碳原子,由于H+是路易斯酸,可以辅助诱导正面的C-I键向反方
向极化,即umpolung。 其结果是烷基变成亲核基团而碘原子变成亲点基团。

4)由于3)的过程,亲核试剂碘离子进攻亲电的碘原子成为可能。经过过渡态
H+进一步靠近alpha碳,C-H键逐渐加强,同时I-I键也逐渐加强而C-I键盘则
慢慢减弱,最终断开。

5) 从整个机理上看,亲核试剂碘离子进攻亲电中心碘原子
(底物是“络合”了H+的RI,不知道算不算络合)。
最终I-I键形成,RH离去(相比碳负离子,RH应当算是很好的离去基团了)。
反应速度受[RI]和 [HI]的影响,进攻试剂是亲核的碘离子,符合SN2的判断依据,
故认为属于SN2反应。

各位看还有什么漏洞?若有请讲!

另:我用chemdraw画的机理图附件好像无法通过转信转到水木以外的
BBS。希望有雅兴讨论的各位能到水木来看看图再发言。

如果谁有别的机理来解释该反应,请贴个图出来,一起讨论讨论。
谢谢!


【 在 xjzhupai.bbs@ytht.net (北国之春,向往啊……)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机理太不可思议了,认真分析这个机理,感觉漏洞百出。
: 第四步很离谱,卤代烷烃中烷基带的是正电荷,卤原子是-1价的,RI和I-怎么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竟然生成碘分子!
: 你的用SN2解释第四步,且不论合理与否,对于SN2的基本概念解说有误,哪个是离去基团呢!?
: ...................



☆─────────────────────────────────────☆
weinyee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于 (Wed Jul 28 10:17:30 2004) 提到:

我对手性变化的考虑只是提出一种验证机理合理与否的手段。
倘若有如你所说的SN1的问题,那么很简单,用同位素氘代手性
伯醇来做反应好了。
另外,如果有邻基参与作用而是整个过程的SN2反应次数变成奇数的话。
那么即便是产物手性中心发生了翻转也不能推翻原先的推测。
所以不能用多元醇来做此机理研究的模型。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别的“悖论”么?

【 在 xjzhupai.bbs@ytht.net (北国之春,向往啊……)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你的思路,如果连接羟基的碳原子是手性的,那么该碳不会是叔碳,因为这种情况下多发生SN1取代,是碳正离子机理;这样该多元醇按照你的所谓“两步SN2机理还原”得到的将不再具有手性结构,是不是?
: 所以你的这个 深 入 讨 论 是个悖论,如你所说,你的确需要“重新考虑”了!





这个是生成了偕二烯醇(geminal dienol) 中间体,但是不属于邻基参与。
是一个类似ene反应的协同机理。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例子也是邻基参与
: 1、I取代
: 2、I- 进攻 I-R的碘,I-R键的一对电子向羧基转移,形成烯醇结构
: ...................



☆─────────────────────────────────────☆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于 (Wed Jul 28 10:00:21 2004) 提到:


【 在 xjzhup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机理太不可思议了,认真分析这个机理,感觉漏洞百出。
: 第四步很离谱,卤代烷烃中烷基带的是正电荷,卤原子是-1价的,RI和I-怎么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竟然生成碘分子

一般情况下是不行的,在有邻基参与时,I-可进攻RI的碘原子,负电荷可向邻基转移(避免水溶液中的不合理的C-中间体),从而反应得以进行

: (以下引言省略...)



☆─────────────────────────────────────☆
leezii.bbs@bbs.zju.edu.cn (leezii) 于 (Wed Jul 28 11:41:27 2004) 提到:

看来受进攻的碳一定要和吸电子的基团相连,否则很难保证它的负性。
这个单元醇要是都连烷基的话,一样的不能进行吧?

【 在 weinyee@smth.org-SPAM.no (Condylarth vs Miacids/LDMZ)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网上找的一个反应,单元醇的还原:
: 【 在 CaprylicAcid.bbs@ytht.net (正辛酸)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多元醇”的说,邻基参与
回复人:xiangq,▲▲▲ (一切向前看) 时间:2004-11-17 12:53:11   编辑 1楼
氧化物参与的反应,我总是充满崇敬之情,敬畏之情!


回复人:cat007, (有机合成工作者) 时间:2005-03-01 14:36:42   编辑 2楼
首先我认为多元醇和单醇被HI还原的机理应该是相同的.我做过单醇被HI还原的反应,反应条件是在冰醋酸中,150度.5-甲基-1,2,3,4-四苯基环戊二烯-5-醇被还原为5-甲基-1,2,3,4-四苯基环戊二烯.因为反应是在高温,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我推测这个还原的机理如下:
1、醇首先被质子化
2、两个HI分子在高温下歧化成一个碘分子,一个质子和一个负氢离子。
3、负氢离子进攻质子化醇,同时一个水分子离去。



回复人:admin, (论坛管理员-欢迎大家访问化学化工论坛) 时间:2005-03-02 20:37:28   编辑 3楼
接受答案了。


回复人:visualff, () 时间:2005-03-21 00:43:35   编辑 4楼
1楼说得有道理!


回复人:quhe,▲▲▲▲ (我已成实验室动物,可没钱做化学实验是真难!!!其实我更喜欢花草,若不做化学人,就做植物人儿!!) 时间:2005-04-19 20:50:30   编辑 5楼
愚以为,首先是SN2亲电取代反应,因为I-是较好的亲电取代基,这样生成碘代醇和水,碘代醇发生邻基参与反应(仍是SN2亲电取代反应),因为I-又是较好的离去基团,生成环醚(包括环氧乙烷衍生物)和氢碘酸,此过程中氢碘酸只相当于催化剂,而且不是氧化还原过程(因为各元素化学价未变)。环醚被氢碘酸裂解生成水和多碘代烷,多碘代烷不稳定(回忆,碘和烷烃反应生成碘代烷十分困难,而其逆反应则较容易,说明化学热力学倾向于逆反应),在适当条件下很易与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烷烃和碘分子。


得分人:cat007-2,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7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