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有关1,2-氢迁移
类型:求助 (悬赏分:3分)
提问:aminium
等级:▲▲▲
版块:有机化学问题(jimuwei,fpcwin1211,netpanda,yjgzfl,Ftian,)
信誉:98%
回复:22
阅读:1328
时间:2005-03-09 20:15:46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在重氮化合物与醛酮的Buchner反应中,酮一般是给电子能力强的基团发生1,2-迁移,但是醛的反应中却多为负氢迁移的产物。(当然溶剂有时也起重要作用。)
我想知道负氢的这种反常强大的能力从何而来?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此类反应中,醛酮上的吸电子取代基有助于提高产物中环氧化合物的比例。这是为什么?
照理说,由于吸电子取代基的存在,羰基碳更正,更有利于氧上孤对电子打回去,为什么反而舍近求远,去进攻隔一位的碳而生成环氧化合物?
回复人:方无忧,★★ (有机化学是我的职业。金属有机化学是我的方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时间:2005-03-10 07:19:47   编辑 1楼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跟四面体中间体的位阻有关。
酮的中间体位阻大,R-迁移可以极大地缓解中间体张力。醛的中间体位阻小,H-迁移成为可能。应该指出的是,负离子迁移时,H-并不比R-更艰难。可以看看两者的碱性,都是最强的碱之一。负离子迁移一般和碱性成反比。

第二个问题,有吸电子基团存在时,中间体负离子更加稳定,相对来说氧负离子的碱性减弱,反应性降低,也就是说,这个四面体中间体上的氧要“赶走”一个R-更困难。这样使得氧负打在B-位成为可能。环氧化合物虽然热力学上不稳定,但是动力学上是很有利的。另外,正由于羰基碳更正,它吸引R-的能力增强,使得R-离去更加困难,这也是不能迁移的一个原因。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0 08:35:51   编辑 2楼
感谢方兄的解释。

有关第一个问题,方兄从位阻效应解释应该有道理。我想醛中位阻效应的影响比较弱,更应该是电子效应起主导作用了,于是问题的关键就是R-与H-哪一个亲核能力更强?想请教一下负氢的亲核能力到底在怎样的水平?质子对核外电子的控制是比较紧还是比较松?不好意思,这应该是很基础的问题,但我确实比较模糊。
其实我考虑这个问题是由于在我做的一个类似反应中(亚胺与重氮化合物的aziridination),副产物只得到了芳基迁移的烯胺产物,而没有氢迁移的产物,显得有些不好解释。所以想了解一下氢迁移时一般如何解释,好找出自己的反应中有什么不同之处而导致了不同结果。

有关第二个问题,里面感觉还是有些矛盾之处,羰基碳更正,它吸引R-的能力固然增强,可是它被亲核进攻的可能性也增加。
还有请教一下环氧动力学上有利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0 08:43:47   编辑 3楼
第一个问题只比较亲核能力或者碱性应该是有问题的,首先要考虑键断裂的能力,感觉C-H键的断裂应该比较困难。


回复人:方无忧,★★ (有机化学是我的职业。金属有机化学是我的方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时间:2005-03-10 12:03:36   编辑 4楼
负离子的离去能力,和很多因素有关,与碱性相对照,是因为影响碱性的因素和离去能力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碱性和离去能力呈现一定的对映关系。
以甲基为例,甲基负离子的碱性略大于H-,H-大于苯基负离子,所以迁移能力是甲基和H-是一个档次的,都很难迁移,而苯基相对容易。

影响负离子离去的因素大致有键能、键的极性、基团变形性(极化度)、负离子电荷密度、周围环境等等。

C-H 键能很大,但是C-C也不小。极性来看C-H还要大。极化度要看C上的其它基团如何,电荷密度来看,氢负是比较大的。周围环境比如位阻,就是在其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了,如果其它因素难分轩轾的话。

第二个问题,碳正增强,接受亲核进攻的能力是增强。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已经进攻形成了四面体中间体以后。这时候进攻已经达到,关键是看走哪个方向完成反应。强的碳正会降低氧端的电荷,减弱它的活性。所以它要赶走一个碳负离子比较困难。

三员环的特性,可以看相关专著。简单地说是因为空间上距离很近,角度上非常适合。而本反应中,形成环氧只涉及一个C-N的断裂,而迁移要涉及一个C—C(或者C-H)的断裂和一个C-N的断裂,虽然生成的新键也多,但是活化能(动力学)上讲,环氧是有利的。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0 12:40:02   编辑 5楼
//第二个问题,碳正增强,接受亲核进攻的能力是增强。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已经进攻形成了四面体中间体以后。这时候进攻已经达到,关键是看走哪个方向完成反应。//

我是理解为生成的氧负离子中间体再次发生亲核反应,如果O-从背面进攻羰基邻位,脱氮气就生成环氧化合物;如果进攻羰基位,则生成碳氧双键,然后R迁移从背面亲核进攻羰基邻位,使氮气脱去,生成酮。



回复人:方无忧,★★ (有机化学是我的职业。金属有机化学是我的方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时间:2005-03-10 13:03:41   编辑 6楼
是啊 确实可以理解为二次亲核进攻。

但是对于氧来说,碳正增强,它的亲核能力减弱(羰基碳的亲电也就是接受亲核的能力增强)。所以脱去一个强负电荷离去基团不再容易。

而脱去一个氮气分子,是相对容易的,虽然热力学上生成不稳定的产物。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0 17:01:12   编辑 7楼
//(羰基碳的亲电也就是接受亲核的能力增强)//

确实如此,我感到困惑的也就在这里,碳正增强,羰基碳的亲电也就是接受亲核的能力增强,这样氧负离子就有了更好的返回的理由,至于返回以后,那就必须有基团要离去了。

这应该是个矛盾的所在,可能在这里,碳正增强,对离去基团的吸引力增大占了优势。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0 20:19:37   编辑 8楼
方兄,查了pka,CH4为48,苯43,H-应该30多。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0 23:55:58   编辑 9楼
看了这个才了解了你们讨论的这个问题。
http://www.pmf.ukim.edu.mk/PMF/Chemistry/reactions/buchner-curtius-schlotterbeck.htm



//第二个问题
吸电子基会导致羰基碳的正电性增加,这是吸电子基的第一级的作用力。当然,羰基碳的正电性会导致O的电子更容易打回来,但是这种打回来,是吸电子基传导的第二级的作用力了。也就是说,正电性增加的幅度比O的电子打回来的幅度更高的多。所以,吸电子基会导致羰基碳的电子云密度减少,从而迁移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很多。

//其实我考虑这个问题是由于在我做的一个类似反应中(亚胺与重氮化合物的aziridination),副产物只得到了芳基迁移的烯胺产物,而没有氢迁移的产物,显得有些不好解释。

aminium的反例太难解释了。一般学得都是H>苯环>烷基。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1 08:13:37   编辑 10楼
是啊,我只是找到在胡椒醛与重氮的反应中,如果甲醇作溶剂,会得到芳基迁移的产物,无甲醇存在时,则是氢迁移。但是我所用的溶剂是极性不大的二氯甲烷。想不通是个什么原理。

我想可能还是要从电子效应或立体电子效应方面来找解释。



回复人:方无忧,★★ (有机化学是我的职业。金属有机化学是我的方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时间:2005-03-11 11:14:09   编辑 11楼
aminium兄的甲烷pka值和我记忆中的数据稍有出入,
查得甲烷pka值是60
http://216.239.57.104/search?q=cache:3ksFft6EWpsJ:www.chem.uic.edu/wardrop/teaching/chem234/files/WARDROP-234-1.ppt+phenyllithium+pka%3D&hl=zh-CN)

Compound pKa

(CH3)3CH 71

CH3CH3 62

CH4 60

Ethylene 45

Benzene 43

Ammonia 36

Acetylene 26

H-似乎也不止30多。记忆中应该在40以上

当然离去性和碱性不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存在一定的对映性。

具体反应中还会有不同。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1 14:17:31   编辑 12楼
发现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似乎可以解释aminium的问题。但是不敢相信是正确的,请诸位解释我推理哪里有错误
我们分析四种构型的电负性
-O-C-H (1)
-N-C-H (2)

-O-C-C (3)
-N-C-C (4)
设(1)中的C的电负性为a,H电负性为b,则其电负性相差相差为@1=|b-a| (表示(b-a)的绝对值,以下同)
那么在(2)中,电负性怎么变化呢?这里我们做出重要的假设:
由于N给电子的能力比氧强,所以2中C的电负性会下降,H的电负性也会下降,不过由于其属于第二级作用力,其下降程度更低。
为了简单起见,设C下降I1,H下降I2,二者相差I=I1-I2 (I>=0)
那么在(2)中,则其电负性相差为@2=|(b-I2)-(a-I1)|=|b-a+I|
(1),(2)相比,电负性的差异是增大还是减小,可以从下面看得出来
二者差异=@2-@1
@2-@1的正负等同于(@2)(@2)-(@1)(@1)=(b-a+I)(b-a+I)-(b-a)(b-a)=2(b-a)I+I*I (5)
而(5)的正负性等同于2(b-a)+I (I>0)
对于H,由于b>a,所以,(2)中的C-H的电负性差异要强于(1).

这个电负性差异如果跟其迁移能力成反比的化,那么在亚胺中,H的迁移能力比醛更弱

设alpha的C的电负性为c,同理我们可以分析芳基(3),(4)的电负性差异
二者差异的正负性等同于2(c-a)+I
我计算了一下,对于芳基,c<a,约等于-0.25+I。
这个式子很难判断。我算了一下,大部分I1都小于0.1,所以2(c-a)+I<0
也就是说,亚胺当中,苯环的电负性差异小于醛或者酮
这个电负性差异如果跟其迁移能力成反比的化,那么在亚胺中,芳基的迁移能力比醛更强
我计算了相似分子结构的电负性差异,结果跟上面的推论吻合。
呵呵,实在有趣。


回复人:方无忧,★★ (有机化学是我的职业。金属有机化学是我的方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我的理想。) 时间:2005-03-11 14:28:22   编辑 13楼
有一个问题没有看明白

为什么b>a?氢的电负性小于碳的电负性,这是常识啊

鲍林电负性表中,C为2.5,H为2.1。

b-a<0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1 14:53:08   编辑 14楼
uncle兄的采用公式计算的方法很有启发,我还需要再想一下,有点糊涂:)

不过确实在亚胺的此类反应的文献报道中,一般芳基迁移和氢迁移的产物都有得到,且比例难分伯仲。

方兄给的这个链接ppt不错,下载了。我的pka是查自evans表。H-主要有点不知道按什么算,不同的H-差别比较大。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1 20:22:24   编辑 15楼
我的这个电负性指的是AM1计算出来的值。H一般是0.05到1.5,一般都是正值。
我打算把我的计算结果做成图片,大家可以看看。很奇怪。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1 20:25:24   编辑 16楼
O一般是负值,-2,-3之间。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1 21:06:05   编辑 17楼
我上传了模拟图片
ftp://chemforum.vicp.net/other/yaan.gif
前后两者,几乎颠倒了

芳C-C相差0.128
H-C相差0.051
实验现象:大多数是H迁移

亚胺
芳C-C相差0.059
H-C相差0.139
实验现象:出现芳基迁移。
由于H-C的键长小于C-C,不排除在亚胺当中,H仍会优先迁移的可能。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1 21:22:30   编辑 18楼
//是啊,我只是找到在胡椒醛与重氮的反应中,如果甲醇作溶剂,会得到芳基迁移的产物,无甲醇存在时,则是氢迁移

胡椒醛领位的两个氧给电子能力非常强,而且在甲醇中,形成的氢键可能会束缚氢的迁移。
所以。。。




回复人:uncle,▲▲▲ (斗虫虫,虫虫飞了) 时间:2005-03-11 21:32:54   编辑 19楼
呵呵,我到现在还不敢相信上面的推理。如果推理正确的话,可能会得出如下看起来还不太熟悉的结论。

连有吸电子杂原子的碳原子,设其结构为X-C(R1,R2,R3)
若X吸电子性降低,则如果R1更正,则其更正。如果R1更负,则电负性更趋近于中心碳。

不知道化学中还有无这方面的重排或者迁移反应,大家谈谈,以便验证验证。





回复人:Yan,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间:2005-03-12 08:19:55   编辑 20楼
uncle的推论,的确很有意思。
甲烷的H-C相差0.32。而三氯甲烷,按理说,应该差异更大,不过差异反而缩小了只有0.19。这个跟你的推论倒是一致。
只是不知道这种差异性在化学上面有什么意义?

另外19楼的推论有点错误,
//若X吸电子性降低,则如果R1更正,则其更正。如果R1更负,则电负性更趋近于中心碳。
不是更正,而是差异更大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3-12 12:16:02   编辑 21楼
芳基发生1,2-迁移的时候应该会形成3元环瓮离子,这对稳定正电荷很有好处,所以芳基迁移相对有利,那么氢迁移的优势主要在哪里呢?


回复人:aminium,▲▲▲ (一个普通人) 时间:2005-08-08 00:14:08   编辑 22楼
接受答案了。


得分人:方无忧-2,方无忧-2,uncle-2,uncle-2,Yan-1,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6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