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诺贝尔化学奖
类型:推荐
提问:jmc
等级:
版块:灌水乐园(goldjohn,沧海一声笑,)
信誉:100%
回复:2
阅读:189
时间:2005-03-16 16:47:27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过去的100年间化学学科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可从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重大贡献中获悉


表1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简况

获奖年份 获奖者 国籍 获奖成就
1901 J. H. van’t Hoff 荷兰 溶剂中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1902 E. Fisher 德国 糖类和嘌啉化合物的合成
1903 S. Arrhenius 瑞典 电离理论
1904 W. Ramsay 英国 惰性气体的发现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确定
1905 A. von Baeyer 德国 有机染料和氢化芳香化合物的研究
1906 H. Moissan 法国 单质氟的制备,高温反射电炉的发明
1907 E. Buchner 德国 发酵的生物化学研究
1908 E. Rutherford 英国 元素嬗变和放射性物质的化学研究
1909 W. Ostwald 德国 催化、电化学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1910 O.Wallach 德国 脂环族化合物的开创性研究
1911 M.Curie 波兰 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
1912 V. Grignard
P. Sabatier 法国
法国 格氏试剂的发现
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
1913 A. Werner 瑞士 金属络合物的配位理论
1914 Th. Richards 美国 精密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1915 R. Willstatter 德国 叶绿素和植物色素的研究
1916 无
1917 无
1918 F.Haber 德国 氨的合成
1919 无
1920 W. Nernst 德国 热化学研究
1921 F. Soddy 英国 放射性化学物质的研究及同位素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1922 F. W. Aston 英国 质谱仪的发明,许多非放射性同位素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的发现
1923 F. Pregl 奥地利 有机微量分析方法的创立
1924 无
1925 R. Zsigmondy 德国 胶体化学研究
1926 T. Svedberg 瑞士 发明超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研究
1927 H. Wieland 德国 胆酸的发现及其结构的测定
1928 A. Windaus 法国 甾醇结构测定,维生素D3的合成
1929 A. Harden
H. von Euler-Chelpin 英国
法国 糖的发酵以及酶在发酵中作用的研究
1930 H. Fischer 德国 血红素、叶绿素的结构研究,高铁血红素的合成
1931 C. Bosch
F. Bergius 德国
德国 化学高压法
1932 J. Langmuir 美国 表面化学研究
1933 无
1934 H. C. Urey 美国 重水和重氢同位素的发现
1935 F. Joliot-Curie
I. Joliot-Curie 法国
法国 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合成
1936 P. Debye 荷兰 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偶极矩的测定方法
1937 W. N. Haworth
P. Karrer 英国
瑞士 糖类环状结构的发现,维生素A、C和B12、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的合成
1938 R. Kuhn 德国 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研究
1939 A. F. J. Butenandt
L. Ruzicka 德国
瑞士 性激素研究
聚亚甲基多碳原子大环和多萜烯研究
1940 无
1941 无
1942 无
1943 G. Heresy 匈牙利 利用同位素示踪研究化学反应
1944 O. Hahn 德国 重核裂变的发现
1945 A. J. Virtamen 荷兰 发明了饲料贮存保鲜方法,对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做出贡献
1946 J. B. Sumner
J. H. Northrop
W. M. Stanley 美国
美国
美国 发现酶的类结晶法
分离得到纯的酶和病毒蛋白
1947 R. Robinson 英国 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植物成分研究
1948 A. W. K. Tiselius 瑞典 电泳和吸附分析的研究,血清蛋白的发现
1949 W. F. Giaugue 美国 化学热力学特别是超低温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1950 O. Diels
K. Alder 德国
德国 发现了双烯合成反应,即Diels-Alder反应
1951 E. M. Mcmillan
G. Seaborg 美国
美国 超铀元素的发现
1952 A. J. P. Martin
R. L. M. Synge 英国
英国 分配色谱分析法
1953 H. Staudinger 德国 高分子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1954 L. Pauling 美国 化学键本质和复杂物质结构的研究
1955 V. du. Vigneand 美国 生物化学中重要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多肽激素的合成
1956 C. N. Hinchelwood 英国
苏联 化学反应机理和链式反应的研究
1957 A. Todd 英国 核苷酸及核苷酸辅酶的研究
1958 F. Sanger 英国 蛋白质结构特别是胰岛素结构的测定
1959 J. Heyrovsky 捷克 极谱分析法的发明
1960 W. F. Libby 美国 14C测定地质年代方法的发明
1961 M. Calvin 美国 光合作用研究
1962 M. F. Perutz
J. C. Kendrew 英国
英国 蛋白质结构研究
1963 K. Ziegler
G. Natta 德国
意大利 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明,定向有规高聚物的合成
1964 D. C. Hodgkin 英国 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
1965 R. B. Woodward 美国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1966 R. S. Mulliken 美国 分子轨道理论
1967 M. Eigen
R. G. W. Norrish
G. Porter 德国
英国
英国 用驰豫法、闪光光解法研究快速化学反应
1968 L. Onsager 美国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
1969 D. H. R. Barton
O. Hassel 英国
挪威 发展了构象分析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1970 L. F. Leloir 阿根廷 从糖的生物合成中发现了糖核苷酸的作用
1971 G. Herzberg 加拿大 分子光谱学和自由基电子结构
1972 C .B. Anfinsen
S. Moore
W. H. Stein 美国
美国
美国 核糖核酸酶分子结构和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研究
1973 G. Wilkinson
E. O. Fischer 英国
德国 二茂铁结构研究,发展了金属有机化学和配合物化学
1974 P. J. Flory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研究
1975 J. W. Cornforth
V. Prelog 英国
瑞士 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 W. N. Lipscomb, Jr. 美国 有机硼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发展了分子结构学说和有机硼化学
1977 I. Prigogine 比利时 研究非平衡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1978 P. Mitchell 英国 用化学渗透理论研究生物能的转换
1979 H. C. Brown
G. Wittig 美国
德国 发展了有机硼和有机磷试剂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980 P. Berg
F. Sanger
W. Gilbert 美国
英国
美国 DNA分裂和重组研究,DNA测序,开创了现代基因工程学
1981 Kenich Fukui
R. Hoffmann 日本
美国 提出前线轨道理论
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1982 A. Klug 英国 发明了“象重组”技术,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染色体的结构
1983 H. Taube 美国 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
1984 R. B. Merrifield 美国 固相多肽合成方法的发明
1985 H. A. Hauptman
J. Karle 美国
美国 发明了X-射线衍射确定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方法
1986 李远哲
D. R. Herschbach
J. Polanyi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发展了交叉分子束技术、红外线化学发光方法,对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87 C. J. Pedersen
D. J. Cram
J-M. Lehn 美国
美国
法国 开创主-客体化学、超分子化学、冠醚化学等新领域
1988 J. Deisenhoger
H. Michel
R. Huber 德国
德国
德国 生物体中光能和电子转移研究,光合成反应中心研究
1989 T. Cech
S. Altman 美国
美国 Ribozyme的发现
1990 E. J. Corey 美国 有机合成特别是发展了逆合成分析法
1991 R. R. Ernst 瑞士 二维核磁共振
1992 R. A. Marcus
美国 电子转移反应理论
1993 M. Smith
K. B. Mullis 加拿大
美国 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1994 G. A. Olah 美国 碳正离子化学
1995 M. Molina
S. Rowland
P. Crutzen 墨西哥
美国
荷兰 研究大气环境化学,在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96 R. F. Curl
R. E. Smalley
H. W. Kroto 美国
美国
英国 发现C60
1997 J. Skou

P. Boyer
J. Walker 丹麦

美国
英国 发现了维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平衡的酶,并阐明其作用机理
发现了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的形成过程
1998 W. Kohn
J. A. Pople 美国 发展了电子密度泛函理论
发展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1999 A. H. Zewail 美国 飞秒技术研究超快化学反应过程和过渡态
2000

回复人:lmnssa,▲▲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 时间:2005-03-18 16:36:48   编辑 1楼
我按了一下ctrl+f,输入“中国”,结果直接到达这“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2002-2005”



回复人:lljxy, (我是一位学生,学习主要是生物和化学课程,成为其中一员对我学习将会带来无限益处。) 时间:2005-03-19 20:34:13   编辑 2楼
给人于进取,给人于分享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6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