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差距
类型:交流
提问:yjgzfl
等级:
版块:灌水乐园(goldjohn,沧海一声笑,)
信誉:100%
回复:21
阅读:1182
时间:2007-11-18 07:05:52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人大致可分两种,一种为自己而活,一种为他人而活,杨振宁属前者,邓稼先归后类。为自己而活轻松愉悦,为他人而活沉重艰辛。有时也想为自己活一回,终了也没实现,教育使然,环境使然,性格使然耶!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一: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镜头二: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三: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四:已是美国公民的杨振宁在中美建交前夕造访中国(做为中美亲善大使名致实归)。

镜头四:杨振宁因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在联合国总部痛哭(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效果)。

镜头五: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李政道云云。


镜头八: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九: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一:应母校多次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中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十三: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他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北京六部口,30年代的崇德中学有一双童年时期的好朋友,大两岁的是杨振宁,小两岁的是邓稼先,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和哲学系教授邓以蛰的孩子。数十年的友谊是从逮知了的大树上,从弹玻璃球的泥地上开始的。这友谊一直延伸到了大洋彼岸。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回国的邓稼先与杨振宁、杨振平兄弟俩分手在芝加哥市。此后二十年,邓杳无音信。
1972年,杨振宁第二次来华。有关部门批准邓稼先在自己的家中接待他童年的朋友。旧家具被人匆匆搬走。上面特地派来木工,把邓稼先的一个旧书橱打磨赶制,又匆匆装上一面穿衣镜,使之一天之内就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大衣柜;破旧的地板上了蜡,又有人从办公室扛来沙发,送来了良种西瓜、巧克力和一箱汽水。仿佛是在戏台上置景。邓稼先默认了。
杨振宁来的那天晚上,大院里特意放电影,把人们都引到电影场上。楼里显得别样的清静。杨振宁一进屋门,环视片刻,便径直向书架走去。这已是一个纯粹的医学专家的书柜,除了最显著位置上的两本Mao.ZD著作和厚厚一叠特意摆放的祖国风光明信片。
杨振宁回过头来,含笑的眼睛颇有意味地盯着他的朋友。早在1964年,他就从美国报纸上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报道中看到了邓稼先的名字。他不愿点破,只是微微地点点头,像在说,你收拾得很干净。
这次会面的气氛比1971年的第一次会面要自然和活泼得多。那一次是在宾馆,大概这一次毕竟是在家中。杨振宁吃着西瓜,喝着汽水,一会儿直言不讳地评论中国“不能调动人的进取心”,一会儿说起他在美国搜集的中国“文革”街头小报,一会儿又谈开了联邦调查局。忽然,他问:“这是你们的家吗?”
“是,是,”邓稼先用事先统一过的口径回答,“是许鹿希医学院的宿舍。”
“怎么没有儿子的床?”杨振宁聪明过人。
儿子的床的确在布置“客厅”时拆了。邓稼先没料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会看得如此精确。还是许鹿希反应敏捷,她忙打掩护:“儿子在爷爷家住。”
后来邓稼先又请杨振宁吃了一次烤鸭。和他在一起,邓稼先总感到有点紧张。他害怕童年时代的朋友会突然问起他的工作。可是杨振宁像是忘了这桩事。两个物理学家都在有意选择非物理学的话题。
这出戏直到杨振宁离北京去上海时才结束。邓稼先去机场送行,当他把老朋友送入停机坪时,杨振宁回转身,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问:“稼先,我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搞的,他叫寒春,这是真的吗?”邓稼先的神情惊愕起来,他激动地张了张嘴,可是立刻又把嘴唇咬住了。好一会儿,他才说:“你先上飞机吧。”
飞机腾空不久,邓稼先马上向上级报告并请示了他遇到的提问。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可以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激动万分的邓稼先迫不及待地写了封信,立即交专人乘民航班机赶往上海。杨振宁是在上海市“革委会”为他饯行的宴会上接到这份急件的。当他拆开信封,一眼看到熟悉的邓稼先的笔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时,泪水夺眶而出。
1957年,当杨振宁赴瑞典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评委会要他提供一份英文的演说稿。杨振宁回答:“不,我要用中文写。”评委会说:“中文演说稿无法排印。”他坚定地回答:“那就请复制我的手稿。”
杨振宁常常从美国飞来。邓稼先的家是他平静而温暖的港湾,在邓稼先的身边是自由的。
———你给我找辆自行车!
———干什么?
———我们一块儿到香山去玩!
———我可不敢。人家能让吗?!
———真遗憾。那我们谈点什么吧,宇宙不守恒定理?规范场论?
常常,他俩的谈话就是一张纸一支笔。
那天在仿膳,席间,轻松的谈话之余,杨振宁忽然问:“稼先,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人用了七年,苏联人用了三年多,英国人用了四年,法国人用了八年,为什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没有说话。他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了。他知道这是杨振宁在心中憋了许久的一个问号,一缕歉意在他心中浮沉,但他无法满足朋友的探究心愿。这不是一个人的秘密,是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秘密。沉默,这是渴望理解和渴望被理解之间的沉默。
出仿膳,邓稼先夫妇陪同杨振宁到北京图书馆,杨振宁要查阅一本古籍珍本。许鹿希后来隐约记得,那是一本中国古代哲人的著作。杨振宁查阅完毕,在许鹿希的小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似至晦实至明似至难实至易似至繁实至简。1986年5月30日下午,杨振宁去医院看望术后不久的邓稼先。当他滔滔不绝地对邓稼先谈起世界前沿科学的进展情况时,邓稼先的额上正沁出一粒粒虚汗。
6月13日,是杨振宁离北京回美国的日子,他又一次来到医院。两双手———打墙球的手,写物理公式的手———握紧又握紧———是真正的告别,不再是“再见”了。(黄艾华摘自《蔚蓝的思维———科学人文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钱钢)


那封信是一封让杨振宁喜极而泣的信。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了国内,很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邓迟疑了一下,说:“你先走吧。”邓回家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告诉他。”


邓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到了上海赶到给杨振宁的送别宴上,亲手交给他。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立刻到洗手间去了。作为一个宴席的主宾,突然地泪流满面。人们的惊讶可想而知。


他流泪了。他当年在云南,后来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是他的祖国。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他的泪水流在中国,中国接受着。

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岁就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爱国学者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帮助祖国建设之际,杨博士只是在国外把“爱国”的空口号喊得震天价响,不到过了气、没人要、爬不动的七老八十的退休之年绝不回国,即使在七老八十的退休之年回国来捡便宜养老也拒不放弃美国国籍而加入他口口声声热爱的中国国籍;甚至也不是杨博士对中国的建设寸功未立而恬着脸退休以后到中国来捞厚票子、大房子、高帽子、神位子的“四子登科”(事实上他也确实捞到了中国冤大头白送的厚厚的人民币票子、上千万元的“归根居”别墅楼的大房子、“为人师表”的高帽子、“爱国学者”的神位子)。


老杨怎么能和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比啊,一个是毅然回到祖国效力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是国家繁荣后回来娶少妻的美国人。如果邓稼先当年将他的成果投向瑞典,那么他比杨振宁更早拿到诺贝尔奖,可是,他义无返顾地将全部知识财富乃至整个生命无偿地献给了祖国!杨能比吗?


看过两弹一星系列片中邓稼先的一集,非常纯朴的人,非常纯粹的科学家,非常纯洁的爱国者。确实令人无限敬仰!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搞物理研究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曾经在大学时代将将“杨振宁”三个字与其他伟大的科学家一道,放在我的偶像名单中的人,这样的帖子不顶有悖于我的良知,有悖于我的信条。我反对嫉妒,反对谩骂,反对,但是这样的帖之我狂顶!


姓杨的,我问你,邓稼先是不是你的同学?看看他为祖国付出了什么?他是两弹元勋一生默默无闻,最后因为受核辐射病逝。年仅61。你那?除了为美国人工作为美国得诺贝尔奖,把自己的一切都送给了美国,为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想到你的祖国了,回来捞名誉、捞票子、捞女人不知道你为中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转自:http://q.sohu.com/forum/20/topic/662362
回复人:xwenhu,▲▲▲▲▲ (古稀爱化工) 时间:2008-11-11 10:20:47   编辑 1楼
老羊风流潇洒,当年82岁老狼娶28岁青草。
邓稼先先生劳苦功高,在沙漠中冒生命危险查未爆原子弹。
二人都上名人榜,但差别不小。





回复人:tylzxm, (做制剂15年(其中一年半的合成)) 时间:2007-11-19 12:18:26   编辑 2楼



回复人:polo,▲▲▲ (化学元素) 时间:2007-11-18 10:00:16   编辑 3楼
写得太好了,感谢楼主转载!


回复人:绝种好男人, () 时间:2007-11-18 11:29:16   编辑 4楼



回复人:左卫, (学无止境) 时间:2007-11-18 14:06:35   编辑 5楼



回复人:xuchen81, (Never give up!) 时间:2007-11-18 15:40:43   编辑 6楼



回复人:wangfei,▲▲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时间:2007-11-20 13:19:33   编辑 7楼
杨振宁年轻时在美国捞名誉捞地位

老了,在中国捞女人


回复人:yutou, (不只喊口号,还要行动) 时间:2007-11-20 14:04:48   编辑 8楼



回复人:艾相昭, (我是在校的一名大学生,希望在这里能得到长辈及朋友的指点,共同描绘化学发展的蓝图!) 时间:2007-11-21 19:21:38   编辑 9楼



回复人:沧海一声笑,★★★ (为国家富强奋斗,为人民疾苦呐喊!) 时间:2007-11-22 16:43:24   编辑 10楼
杨振宁……冷笑……


回复人:高兴, () 时间:2007-11-22 23:09:36   编辑 11楼
气死老杨了


回复人:Galaxy, (目前从事精馏塔计算机辅助设计) 时间:2007-11-27 19:04:48   编辑 12楼
不应该提倡无私奉献


回复人:liuyanlin2, () 时间:2007-12-21 16:14:57   编辑 13楼



回复人:yao_cj, (学习中的化工工作者) 时间:2007-12-23 16:33:10   编辑 14楼
恩,不错的.


回复人:w53026,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2008-01-02 09:58:21   编辑 15楼



回复人:dreamddm, (1232123) 时间:2008-07-12 12:29:30   编辑 16楼
zheangdouxing


回复人:zhanglaifa,▲▲▲ (冶金研发人员) 时间:2008-07-17 16:02:27   编辑 17楼
是有道理的


回复人:碧云天, (为更好的生活而生活) 时间:2008-11-10 20:29:51   编辑 18楼



回复人:huxiaolei, (爱拼才会赢) 时间:2008-12-03 10:24:11   编辑 19楼



回复人:bling, (化工工艺) 时间:2008-12-03 08:42:52   编辑 20楼
这个世界里,
永远是为国、为家、为他人操心劳苦的人死得早,
永远是自私、自利的人长寿!


回复人:wshingzhz, () 时间:2009-04-25 23:53:01   编辑 21楼
顶,支持为祖国努力的贡献的伟人!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10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