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更换3号防毒口罩滤盒中的滤芯(活性炭)是用啥化学品浸泡的?
类型:求助 (悬赏分:3分)
提问:bounyichen
等级:
版块:有机化学问题(jimuwei,fpcwin1211,netpanda,yjgzfl,Ftian,)
信誉:0%
回复:10
阅读:1188
时间:2010-07-06 11:40:57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坛内各位老师你们好,化工厂最常用的防毒口罩附属的3号滤毒盒(主要防护有机气体与蒸汽、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氯甲烷、硝基烷、氯化苦、汽油、醚、油漆。),将滤盒中的活性碳(未用过)取出5-10g,用无离子水浸泡,过滤得水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值,在8-10间,说明活性炭经碱性化合物浸泡过,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要防止氯气的侵蚀,那么除了防止氯气的吸附用碱性物质浸泡外,防止前列出的其它一些有机物的侵蚀,有可能用了一些什么化学品浸泡?请知道该类滤芯制作原理的老师帮助小妹一下,有急用!(本人并非在制作滤芯)谢谢!
赏3分!
回复人:admin, (论坛管理员-欢迎大家访问化学化工论坛) 时间:2010-07-06 15:41:30   编辑 1楼
有意思,我也很关注这个话题


回复人:yuanfei, (真情做事,真实做人!) 时间:2010-07-07 02:41:20   编辑 2楼
一些化学品溶剂浸泡如可用乙醇,三氯乙烯,然后,在进行加温烘干!


回复人:admin, (论坛管理员-欢迎大家访问化学化工论坛) 时间:2010-07-07 05:51:48   编辑 3楼
为了防护氯气,用多大浓度的氢氧化钠浸泡好呢?


回复人:bounyichen, (刚从学校进入一电化企业实验室,跟一位工程师作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只能求索!) 时间:2010-07-07 06:18:59   编辑 4楼
我是删选活性碳进行脱色时,选用了果壳碳、粉末碳、碳纤维、粒柱碳都不起作用后,无意间在分析室的储存间发现有未开动过的防毒口罩上用3号滤盒内的活性碳(2006年产),取适量脱色后发现对于脱色过后的有机液体清澈透明,即使对其进行破坏实验-光照、适度加温也不变色,且进行色谱分析主含量不变,杂峰也少了。用它重复实验5-8次,结果一样。但是购买同一厂家同类型的3号滤盒内的滤芯再试就出问题了,不但脱不了色反而带进更深的色,天啊,打电话到厂家问滤芯如何处理的?人家一口回答说配方跟2006年一致没变,就是不肯说用哪些化学品浸泡(明白人家苦心),这可苦了我。各位老师,我原标题中所列的哪些有机物,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与哪一个或几个有机物相溶,小妹再次在此向你们求援,赏3分。


回复人:xqshen, (初窥门径的化学工程师!) 时间:2010-07-08 17:34:01   编辑 5楼
关注!


回复人:maurice,★★ (自信,乐观,富于激情,积极面对人生) 时间:2010-07-09 07:56:03   编辑 6楼
可以查一下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呀!
基本上包括干燥阶段,预炭化阶段,炭化阶段,煅烧阶段等!
你所说的不但脱不了色反而带进更深的色应该是和pH以及金属离子比如铁离子有关


回复人:bounyichen, (刚从学校进入一电化企业实验室,跟一位工程师作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只能求索!) 时间:2010-07-18 07:04:29   编辑 7楼
谢谢老师的指点。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查过,而且向相关生产厂家的工程师咨询过:其回答是,作为3号滤盒用颗粒状活性炭的最初原料是煤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的处理,最后碳的PH值稍显碱性,现在国内不少厂家利用回收的活性碳进行再加工后销售,有可能对碳吸收的物料处理不干净造成。
我对活性炭进行净化处理使之显中性,晾干或烘干进行分组实验,结果用晾干处理后的物料当事无色但在对它脱水后,颜色又出现;用烘干的处理后物料颜色依旧。
为验证物料中是否含+2铁,加KCNS或BaOH或NaHS后,可能杂质含量微量,肉眼基本看不清物料的颜色发生变化;加了墙氧化剂物料发生了变化,没法确定+2铁。真是头大!看样子只能通过精馏装置来分除。谢谢几位老师的指点!



回复人:mimang, (近期开始做有机合成实验,很迷茫) 时间:2010-07-21 19:47:53   编辑 8楼
我也在关注这个问题,希望各位前辈多提好的见解,谢谢!


回复人:bounyichen, (刚从学校进入一电化企业实验室,跟一位工程师作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只能求索!) 时间:2010-07-23 06:04:20   编辑 9楼
这个倒还考虑过,不过未用三氯乙烯试,仅用乙醇试过,效果不佳。为啥未用三氯乙烯呢,因为考虑到若物料中的引起出现颜色的杂质种类有可能是3-4种有机类,或1种金属络合物,用吸附的物理方法不可能脱去。
只能另起思路:一、若是有机类的是否可以根据我的物料生产工艺推测,在哪步生产中出现的副产物带到下一步中的,在考虑选择添加材料,这一步的工作量较大,目前我们的检测手段也不具备;二、无头绪?????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7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