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中国会走日本的老路吗
类型:交流
提问:zyhgc2006
等级:▲▲▲
版块:灌水乐园(goldjohn,沧海一声笑,)
信誉:100%
回复:6
阅读:556
时间:2011-08-31 07:40:05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本文由水清则逝贡献

泡沫经济-20 年 日本走过的路
1985 年 广场协议签署,此后日元一路飙升。日本的资产价格“泡沫”加剧; 1987 年 美国股市崩盘,日本银行降低利率,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泡沫经济; 1989 年 日经 225 指数接近 40000 点,达到历史最高点,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 界 9%; 1990 年 日本银行于 1989 年年底抽紧银根之后,日经指数下跌 40%。不动产市场 开始下滑,估计大约有 80%的银行贷款直接或间接与不动产有关; 1993 年 在经济奇迹结束的不安中,自民党首度暂时失去政权,经济增长率急速下 滑; 1995 年 日本政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使用公共财政挽救东京协和信用联合 社和安全信用联合社; 1996 年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公布名为“大撞击”的改革计划, 以促使日本市场“自由、 公平以及全球化”。日本经济似乎好转; 1997 年 日本政府紧缩财政政策把经济推回到衰退之中,日本信用银行几乎破产, 但被政府挽救; 1997 年 亚洲金融危机开始; 1997 年秋天 日本金融制度首度陷入严重混乱之中。北海道拓殖银行、三洋证券以 及山一证券破产; 1998 年 日本政府首次成立挽救银行的基金,向最大的几家银行注入共 1.8 万亿日 元(180 亿美元),并且承认无法履约的贷款已经超过 60 万亿日元(6000 亿美元), 新成立金融厅以监管所有的银行; 1998 年夏天 亚洲金融危机加剧,美国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日元,并且要求日本政府 解决银行和坏账问题; 1998 年秋天 美国进一步向日本施压,要求采用新的银行评估标准,日本最终推出 一个新的安全基金,动用 60 万亿日元支持所有的银行;作为改革的一个姿态,日本长 期信用银行破产,并被收归国有。随后,日本信用银行也被国有化; 1998 年 日本政府指定高盛公司为长期信用银行寻找新的买主; 1999 年春天 雷诺公司接管日产公司,这么大规模的交易在日本企业界还是首次。
日本公司加速和外国公司达成联合协议; 1999 年夏天 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和第一劝业银行宣布合并,组成瑞穗金融集 团,成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随后,住友银行和三井银行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 东京三菱银行和三菱信托银行合并,东海银行和三和银行合并组成日本联合控股银行, 这样出现四家超大型银行; 1999 年秋天 日本政府宣布长期信用银行出售给瑞波伍德集团, 出售方法备受争议, 实际上是一种“卖出期权”; 2000 年春天 瑞波伍德集团接管长期信用银行。日经指数重返 20000 点,外国投资 者购入价值 10 万亿日元(1000 亿美元)的日本股票,他们期望会出现政策改革和经济 回升; 2001 年春天 日本经济开始滑入新的衰退,这是 1990 年以来的第三次。通货紧缩加 剧。“改革者”小泉纯一郎出人意料地成为日本首相。 2001 年夏天 日本金融厅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批评, 被指责忽视了银行问题的规模; 2002 年春天 随着新改革政策的希望破灭,日经指数跌入 10000 点以下。出现新的 金融危机的恐惧加深,但是日本政府托起股市; 2002 年秋天 日本银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从各家银行手里购买股票的计划。日本政 府任命竹中平藏为金融担当大臣,他开始新的银行改革计划; 2002 年冬天 竹中的各项改革遭到强烈的反对,几乎流产。日本的债务与国内生产 总值之比上升到 104%,它的国家信用被降低到与博茨瓦纳同样的水平; 2003 年春天 财政年度结束时,日经 225 指数收盘在 8000 点以下,这是 21 年来的 最低点,金融制度的考验加剧。四家“超大型银行”依靠新发行 2 万亿日元(200 亿美元) 的新资本得以存活,但是由于每股资本的被稀释而引发了银行股价的崩盘,使得它们的 基本问题进一步恶化。产业再生机构由日本政府成立,受命“清理”坏账。 2003 年 日本通货紧缩进入连续第五个年头。10 年期国债利率降低至历史最低的 0.5%。日经指数创 20 年来的新低,远远低于 8000 点; 2006 年 7 月 日本央行宣布将利息调整至 0.25%,告别持续了 5 年零 4 个月的零 利率时代。
左晓蕾: 左晓蕾:日本经历恍若重现 中国须防资产泡沫

最近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学者们讨论了日本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回顾当年,广 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日元过度升值、资产泡沫破灭、多年零增长、十年经济衰退的情景。 而今天人民币升值,资本快速流入、资本市场市值一天 1 万亿的增长,无论如何调控都无法 抑制上涨的房地产价格的态势,恍若日本当年经历的重现。
日本已经在以资产泡沫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上栽了一个大跟头,东南亚各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也曾栽过同样的跟头。为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需要高度警惕,采取正 确的措施,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付不起十年经济停滞的代价。
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及影响
1985 年之前,日本经济经历持续发展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人均 GDP 接近 30000 美元。经济上的日本已经成为美国强大的对手。
但日本经济同时出现储蓄率高、内需相对不足、以本土企业为主以及出口产品竞争力强 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导致日本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大幅顺差的状况。日元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日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日本政府 1985 年 9 月和 1987 年 2 月先后与西德、英、美等国签署 了以协调汇率为主的广场协议和以利率调整为主的卢浮宫协议。
在压力下日元于 1985 年 5 月开始升值。经过四年的逐步升值,1989 年升值接近现在的水 平,后来开始过度升值,到 1995 年,最高达到 1 美元对 78 日元。然后一路波动,直到 2003 年才逐渐稳定到现在的水平。
在日元持续升值期间,日本迫于外部压力,在扩大内需和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口号下, 仓促开展了金融改革,先后取消了许多外国资本在日本投资和其他金融业务的限制,同时实施利率自由化,取消分业经营的管制,允许银行、信托、证券相互参与其他行业的业务,甚 至相互交叉持股。还允许一些社会保障性质的资金参与高风险的股票、外汇投资,放松资本 管制,实行混业经营和金融自由化。
日元升值预期极大地刺激了境外资金大规模地流入,推动房价及股市持续、大幅上涨。 日经指数从 1985 年的 1 万点上升到 1989 年的近 4 万点,其中 1987 年到 1988 年一年间,指 数从 17000 点上涨至近 30000 点。
1979 年,国外净购入日本股票仅 1.92 亿美元, 1980 年增到 61.5 亿美元。1987 年 4 月, 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 26600 亿美元,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26520 亿美元市值。 日交易量也大幅上升,1989 年日交易量曾达到 25000 亿日元。
资本的不断流入,推高了房价地价。金融限制放松后,城市用地和房宅成为金融机构竞 相投资的热点,致使主要城市的不动产价格节节攀升,东京的地价高得离谱,价值和价格严 重背离。
特别严重的是银行贷款行为的变化。 1986 年以后银行向被限制发放贷款三类产业的贷款, 包括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和不动产业的贷款余额合计大大超过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 特别是面向不动产的贷款激增,以大城市为中心,地价飞涨,制造了“地价不跌”的神话。 1989 年,全国平均地价较 1980 年上涨 150%,三大城市圈(东京、京都、大阪)平均地价上涨 280%。
资产价值持续上升预期下的信用膨胀,资本管制放松和汇率大幅波动推动的资本流入, 不断推高资产价格,支持了泡沫经济时期投资过剩,成为以资金维持投机的方式,资产泡沫 导致金融泡沫,泡沫经济就这样形成了。
1989 年年底,日本政府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大藏省被迫动用利率手段,从 1989 年5月至 1990 年 8 月共调息 350 点,使日本贴现率迅速攀升至 6%。与此同时,当局还禁止金融机构 发放不动产贷款,并迫使银行逐步回笼资金。
但为时已晚。资金刺激的虚假繁荣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泡沫破灭,导致股价和房价 大幅下滑。仅 1990 年日经指数就下跌了 40%,平均地价也狂跌 46%,大批的企业、证券公司 和银行转眼间就陷入巨亏的状态。
泡沫经济崩溃后,“地价不降”的神话顷刻烟消云散,不动产价格一落千丈,不动产公 司资不抵债,进而又累及放贷的住宅专业金融公司及其母体银行,大量银行坏账所引起的多 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大小金融机构破产。破产事件最高年份达到 2 万件,金融负债最高年份 达到 25 万亿日元。金融市场遭遇巨大破坏。日本经济从此滑入长达十多年的低迷期。
早稻田大学的学者们认为,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诱因,但当时政府的政策也存在严重失 误。日本政府的失误表现在,在接连放弃对金融业的种种限制后,未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 相应的金融监管措施。
例如,1990 年日本政府宣布对不动产业信贷采取“总量控制”时,不少大银行我行我素, 继续通过其子银行向不动产业扩大贷款,而日本政府对这种明显的违规行为却采取了睁只眼 闭只眼的态度,最终导致不动产价格暴落、金融机构破产的连动性恶果。
另一个失误是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错过了金融紧缩的时机。1985 年以后,资本大规 模流入,股市、房市、土地等等,资产价格泡沫急遽膨胀。货币政策试图通过低利率转变资 本流入的态势,但低利率不但没有阻止资本流入,反而在日元不断升值预期的刺激下不断流 入,进一步支持了资产价格上涨,形成了资本不断流入、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恶性循环。最 后泡沫破灭,“银行不倒”和“地价不降”的神话破灭,日本经济深陷泥淖。
中国须警惕资产泡沫
日本的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与中国目前的情况何其相似。
人民币升值在外部压力下,稳步升值的预期被强化,资本流入加速,股票市值 20 天增加 3 万亿, 甚至出现一天 1 万亿的空前巨额增长。流动性严重过剩。股票申购动辄冻结资金 8000 亿、1 万亿。 基金一天销售 400 亿,日开户数一天增加 15 万。银行信贷,包括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也有流向股市的 迹象。房价上升,屡调不下,除了体制的问题,也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带来的无汇率风险的环 境和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密切关系。
特别相似的是,持续的经济增长,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也面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面对扩大 内需、推动混业经营、加速开放金融市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压力。
但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当年日本经济实力还不能同日而语,中国付不起十年经济衰退的 代价。
90 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都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投机性资本在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推动下 的加速流动,是泡沫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要特别重视目前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经 济正在面对发展过程中的、以资产泡沫导致经济危机的挑战。
就像癌症病人一样,越早发现,治愈的概率越高。因此,近期对于资本市场泡沫经济的警示,特 别是在泡沫经济有形成迹象的初始阶段,重新研究日本的教训、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加深对泡沫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的认知,从而进行有效的和有序的管理,非常必要。
短期内,中国应该在三方面认真思考。
首先, 适时适当提升利率。 在人民币稳步升值的确定预期下, 产生了资本流入无汇率风险的环境, 促使资本无后顾之忧地流入。而 5%甚至更高的升值水平,与美元和人民币之间 3%的利差相比,事实 上已经起不到阻止资本流入的作用。低利率对资本流入的遏制作用越来越低,提升利率对资产泡沫的 遏制作用会比较明显。
其次,适时适当放大汇率浮动空间。在人民币一年之内累计升值 5%以后,近期有加速升值的迹 象。近期的加速升值,有利于加大汇率的浮动幅度,如果能适时适当放大汇率浮动空间,使汇率机制 真正实现更大的弹性,更大的灵活性,而不是发出持续刚性单边升值的信号,某种意义上可以打破确 定的升值预期,有利于推进市场需求决定的更灵活的汇率机制的形成,也给中国经济进一步的结构调 整和改革留下弹性空间。汇率更大程度的波动和相应的更市场化的汇率环境,增加资本流入的不确定 性,有利于遏制非贸易性的投机资本的流入,有利于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
第三,加强监管制度的建立,严格监管。日本银行的许多坏账,实际上是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 积累和加大的。银行在泡沫经济中不理性的信贷膨胀,对资产泡沫形成有助纣为虐之过,也对自身造 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应该严格控制、查处在资产价格不断上升时期违规违法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 贷款的行为。日本教训显示,在资产价格膨胀过程中,人们的行为会和资产膨胀一样疯狂。中国如不 采取果断的措施,不仅会把政府巨额注资、坏账剥离后脱胎换骨的银行拖入无底深渊,更严重的是会 把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毁掉。
对于非贸易性的、非 QFII 的证券投资资本的流入,也要严加监管。日本泡沫经济的一个主要教 训是金融自由化不等于自由放任。资本账户的开放要与国内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程度相适应。当金 融体制成为发展的桎梏,必须对体制进行调整乃至变革。但体制变革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能一 蹴而就,不能一夜之间、也不能按照想当然的时间表以超常规速度推进。因为结构调整、经济模式的 转移都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资本账户的开放更要把握节奏。从技术上来说,资本账户的开放与汇率 的浮动同步放松,也不是正确选择。
从中长期来说,一定要按照中国经济改革的时间表,加速改革的进程,尽可能减少、或不受干扰 地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经济增长模式的转移、经济结构的调整、法治环境的建设,开辟一条避 开经济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新途径。
当然,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日本当年的情况也有许多不同。
第一,中国与日本银行的体制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特别是日本银行改革是在升值造成资 产泡沫破灭后被迫启动,中国的银行改革则是在汇率改革之前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历史坏账已经做 了彻底的清算。中国银行需要避免的是,日本银行当年的泡沫经济造成了新的银行问题。
第二,金融自由化是趋势。与日本不同,中国没有仓促全面放开,坚持采取渐进方式。
第三,日本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放弃了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延误了改革时机。中国不同。 刺激内需,调整内部储蓄—投资不平衡的矛盾,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的改革都已 经是既定方针,也正在稳步推进。加速内部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避免危机的根本所在。
第四,从人均 GDP 的角度,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远不如日本当年。中国对经济危机的承受能力更 加脆弱。中国泡沫经济破灭,可能不仅是经济衰退,还有可能出现社会稳定的问题。
这些不同集中了一个最大的不同——中国已经意识到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 并已经开始着手规避 资产泡沫可能积累的风险。如果不犯日本当年的错误,中国可能创造应对近代以资产泡沫为特征的经 济危机的最新模式,建立成功防范以资产泡沫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的新的金融体系,中国经济可能会创 造持续快速发展的更大奇迹。(左晓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回复人:admin, (论坛管理员-欢迎大家访问化学化工论坛) 时间:2011-08-31 07:44:35   编辑 1楼
中国经济现在有滞涨的迹象。生产规模停滞,但是物价飞涨。原因跟劳动力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上涨,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上涨有关。要转变增长方式。但是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恐怕还不如印度,在医药行业,认证要求很高,印度已经领先于中国了。


回复人:w111222333, () 时间:2011-09-03 22:00:59   编辑 2楼
中国大型城市民用房成交量已经在下降了,这不是好转是到头了!接下来应该是中小型城市房价飙升的时候了吧! 中国的房产价值和价格已经不是背离就能形容的了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远不如日本当年。中国对经济危机的承受能力更 加脆弱。中国泡沫经济破灭,可能不仅是经济衰退,还有可能出现社会稳定的问题,这句话说的太有道理了,中国真的比不了日本,满地的代生产,满地的国有垄断行业,你那什么跟它比,日本能抗十年,中国能抗几年?先做好心理准备吧!


回复人:xwenhu,▲▲▲▲▲ (古稀爱化工) 时间:2011-09-06 10:22:17   编辑 3楼
不可能.
中国特色.
走日本老路不就变成日本特色了?


回复人:fkwq,▲▲▲ (化学脱贫的小业主) 时间:2011-09-07 10:28:01   编辑 4楼
不可能,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能力


回复人:gchhmt1817, (专业于前列素(PG)系列产品。交友邮箱zxzhi1817@126.com 。) 时间:2011-09-07 16:01:06   编辑 5楼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不是日本!


回复人:yurlichem, () 时间:2011-09-15 15:39:56   编辑 6楼
上海予利化学科技 主要产品包括:高价有机碘试剂(二乙酸碘苯),二苯亚甲基甘氨酸酯系列,Alpha-环状氨基酸(1-氨基环丙烷羧酸,环亮氨酸),2,3-二氨基丙酸及2,4-二氨基丁酸系列(Dap &Daba) ,高丝氨酸及其内酯衍生物,3-氨基-3-芳基丙氨酸系列,氨基醇以及其它特殊氨基酸以及衍生物,手性中间体,胍基化合物,取代基扁桃酸系列,医药中间体(达泊西汀中间体)等。
yuki@yurlichem.cn QQ:544600049 MSN:shanyu299@hotmail.com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9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