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甲醇的严峻形势与化解危机的看法
类型:推荐
提问:ccdongshi
等级:
版块:()
信誉:100%
回复:0
阅读:60
时间:2022-05-10 09:45:48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摘 要:本文系统地叙述了我国甲醇当前的状况及遇到的困境,综合了业内人
士对化解危机摆脱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甲醇危机;化解危机





东狮脱硫技术协作网的技术交流会是个脱硫技术或也气体净化的纯技术交流
会,本应为会议专门撰写一篇有关脱硫技术的文章。然而,我在协助校对这次
会议的文稿时,发现东狮公司的一些在技术服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
工程技术人员撰写的文章质量很好,本人如果也去写这类专题技术的文章,那
肯定是一拙篇,不敢献丑。好在脱硫技术或也气体净化技术是为化肥、甲醇、
焦化等行业服务的,帮助它们节能减排的,而这些行业现在都很困难,特别是
甲醇行业面临生存危机,更需我们多了解一些,而这次会议的征文也不完全囿
于一隅,因此本人斗胆写一篇有关甲醇的宏观面上的文稿,仅供大家参考。

前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问题不是在金融面上,因为我国
的金融业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国际化,人民币还不是一种世界自由兑换的货币,
金融业还在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要说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危机,实际
上就是“出口危机”。我国的出口产业对我国的GDP贡献率很大,一旦出口受
阻,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涉及面甚广,特别是轻工方面受冲击特
别大。既然波及面这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一个行业可以独善其身
的,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显然,甲醇行业也深受其害。照我看来,按照我
国的甲醇发展模式,就是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也要出现严重困境。无序
盲目的扩大产能,下游产品发展不快,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中东等地区低价甲
醇进口对我国的冲击;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甲醇车用燃料的推行阻力重重等
的影响,那有不出现危机的道理。

两年多前,中国甲醇在下游需求及油价飞涨的驱使下,保持较高增速,价格
居高不下。在可观的利润回报预期促使下,甲醇装置新建及扩产愈演愈烈,甲
醇产能保持着很高的增速,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之感。

从地域分布特点来看,华东、华北、华中作为国内生产重地,三地总产能占到
全国产能的70%,随着河南龙宁煤化工、中原大化等人规模装置的集中投产,
华中地区2008年总产能较2007年增加约200万吨,成为2008年全国扩产最多的
地区。2008年中国甲醇新扩建产能近800万吨,增速较2007年上扬33个百分
点。据当时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甲醇生产企业约221家,产能合计2800万吨
/年;产量为1126.3万吨/年,同比增长6.4%。2008年,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
同比增长13.4%,达到l232.9万吨,其中净进口量为143.4万吨。

进入2009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甲醇市场需求锐减。这年上
半年,国内甲醇市场整体呈现持续弱势震荡状态,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下游整体
需求不足,甲醇产能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国内甲醇行业开工率在30%左右。当
年的1~7月,国内甲醇产量为590.5万吨,同比下降10.4%。在国内产能过
剩、市场依旧低迷、企业盈利艰难的情况下,国内甲醇市场又遭遇了国外低价
甲醇的大量涌入。09年l~5月,我国甲醇进口量达到290.7万吨,同比增长
71.5%。其中进口自沙特阿拉伯的甲醇量约占总进口量的43%,新西兰占
6%,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占5%和2%。而同期我国甲醇出口量仅为
l000吨。09年l~7月的统计数据更是显示,我国进口甲醇387万吨,与08年同
期相比增加了4.5倍多;1~7月我国进口甲醇的平均价格为每吨200美元,与08
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8.3%。09年上半年,进口甲醇占我国甲醇消费量的比例高
达60%以上。

然而,甲醇的发展与氮肥的发展有同样的毛病, 陷入一个怪圈,即产能越是过
剩越扩能的怪圈。不管三七二十一,有钱的有资源的都在上甲醇项目。09年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表后,从已正式公布的本地区振兴规划的十几
省市来看,在三年振兴规划中,仅甲醇有的省就规划了1200万吨,国内的新项
目频频在建。

去年9月底,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8号文),将煤化工和钢铁、
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列为6个需要重点调控以及抑制产
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领域。受38号文影响,相关产业一片黯然。已获国务院同
意启动前期工作的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项目千万吨级产能扩张计划均已暂
时搁浅。对照之下,国内煤化工领域投资热情却依旧。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竞
相开工或扩产。在“现代煤化工”的幌子下,甲醇产能以天文数字的速度扩
大。例如,09年10月19日,山西安泽县“532”煤化工项目签订的协议,总投资
102.5亿,既建矿又建醇醚,其中甲醇就300万吨/年,二甲醚200万吨/年;紧接
着,11月13日,神华集团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合建煤化工项目奠基,投资100亿美
元,其中甲醇规模是332万吨/年;另外,中煤集团、四川宜宾市都有大的行动。

这个38号文十分的尴尬:你叫停你的,我上马我的。把38号文完全当耳边风。
稍微观察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即可看出,投资方和国家宏观调控之间有
点像猫和老鼠,往往是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比如,在国家紧急
叫停煤制油之后.不少企业转而发展风险也很大的煤制天然气。那么,这种投
资冲动因何而生?

首先,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根深蒂固。煤化工产业投资强度大,拉动GDP
效应明显。一个百万吨级的煤基甲醇项目的投资接近50亿元,一个年产60万吨
的煤制烯烃项目的投资接近200亿元。在金融危机余波仍影响实体经济的今
天,为了保持经济增速、缓解政绩压力,个别地区甚至不顾实际条件,以极低
资源价格引进大型煤化工项目。比如,西部某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大型煤化工项
目的用水价格大约比当地的自来水价格低35%,个别项目甚至低65%。

其次,相关企业风险控制观念缺失。“资源为王”观念根深蒂固。控制了资源
并不等于就拥有了“世界”。如果不能整合已有资源、强化特色产业,这些资
源最终均有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目前国内企业致力于发展的现代煤化
工产品(往往甲醇打头阵)均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第三届国际甲醇-二甲醚/LPG(液化石油气)产业链市场峰会暨2010中国甲
醇汽油市场研讨会提供的数据,到2010年底,国内原计划投产的甲醇在建项目
共有25个,产能合计861万吨。国内甲醇总产能将至少达到2953.4万吨。另
外,我国还有25个拟建或处于规划阶段的甲醇项目,产能合计2440万吨。如果
甲醇行业仍然保持现有的产能扩张速度,到“十二五”中期,即2013年左右,
国内甲醇产能将很有可能超过5000万吨。国内甲醇处于严重过剩的局面。

甲醇产能无限扩大,而甲醇市场状况又如何呢?可以说是十分糟糕!2009年,
我国甲醇消费量约为l661万吨,其中国内生产量约1133万吨,进口甲醇527.6
万吨,占国内生产量的46.56%(排在我国甲醇进口国前四位的都来自中东。据
海关统计,2009年,沙特阿拉伯出口到中国的甲醇为170.7万吨,伊朗85.7万
吨,卡塔尔40.8万吨,阿曼38.4万吨。这4个国家约占我国甲醇进口总量的
64%)。

今年前5个月,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约860万吨,国内产量为668万吨,进口量
l92万吨,出口5000吨。进口甲醇占到消费总量的22%,占到国内产量的
28.74%。

在价格方面,虽然甲醇的价格同比有所提高,前5个月的平均价格约为
2456元/吨,但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价格,连2004年的价格都达不到。
1-5月,进口甲醇平均价格为311.7美元/吨,比国内甲醇的成本价还低,非常
具有竞争力。

甲醇市场这么糟糕,主要原因是:一是产能过大,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二
是低价进口甲醇大量涌入,严重冲击国内市场;三是需求增长乏力。没有特别
的峰回路转情况,这种“糟糕”状况不会改变。从全球来看也是如此。据了
解,一直到2018年,甲醇产能都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据预测,到2013年,
甲醇生产能力将达lll44万吨,而需求量约6103万吨;到2018年,生产能力约
11532万吨,需求量只有8109万吨。

早在去年7月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就疾呼,我国甲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
存危机。既然甲醇的危机这么严重,如何去化解危机呢?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照道理来说,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能解决。然
而实践证明,我们的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并没有那么灵光万能,就像房地产
业一样调来调调去,房价还是下不来。09年5月18日公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
振兴规划》,如果你粗略解读一下,有几个关键词,即“上大压小”、“去落
后产能”。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对 “上大压小”、“去落后产能”的关键
词,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什么叫落后产能,落后产能有什么标准,到底是哪
些该被淘汰?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产量来划分,还是以工艺来划分? ‘大’
与‘小 ’之间本身就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不应人为地把这个博弈分出胜
负。这些质疑声有一定道理,政策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的“红头”文件是
不解决问题的。

既然造成我国甲醇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是低价进口甲醇大量涌入,严重冲
击国内市场而引起的,那就来一个反倾销调查,抑制进口。

甲醇行业为摆脱进口的严重冲击,去年在做一件急事,即“反倾销“。
2009年5月4日。上海焦化有限公司、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河北正元化工集
团以及安徽临泉化工股份公司等l4家企业.代表中国甲醇产业向中国商务部正
式提出甲醇反倾销申请,商务部予以受理并立案调查。不少国内企业负责人表
示,反倾销调查对国内甲醇企业走出眼前的困境是一大利好。中煤能源黑龙江
煤化工公司表示,去年他们公司扩建了36万吨的甲醇产能,加上原来的产能,
甲醇总产能为48万吨。但由于进口甲醇的低价冲击,市场急剧恶化,这些新增
产能无法开车,完全处于闲置状态,十几亿元的投资也因此白白闲置,发挥不
了作用。这次海外进口甲醇的冲击,基本上把我们前一两年挣到的利润都吞掉
了,而且企业还因此一蹶不振。所以企业非常期待这次反倾销调查能带来一个
较好的解决办法。

在业内对进口甲醇的一片讨伐声中,不少有识之士也明确表示,甲醇企业
要熬过寒冬,光进行反倾销还远远不够,被调查国家在09年的进口量只占全部
进口量的55%左右,还有大量进口甲醇不在此次被调查范围内。由于国际大型
企业通常在不同国家都有甲醇装置,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全球货物调配的方式继
续向中国出口甲醇。因此,即便反倾销被确认成立也不能起到完全控制的效
果。当时就有业内人士也很清醒的表示,反倾销是治标不治本。反倾销调查搞
到现在有什么结果?什么结果都没有,国外甲醇产品的低价进口照样在进行。

今年6月2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
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反倾销调查期限延长至2010年12月24日。在国内甲醇
企业因受低价进口甲醇冲击举步维艰之际,商务部的公告令人甲醇企业感到十
分失望。一个大企业的经理唏嘘:“甲醇反倾销调查结果迟迟不能出炉,恐怕
会助长受调查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甲醇,还将刺激更多未列入调查范围的国家
加入倾销,从而使国内甲醇企业受到致命打击。届时,不仅上千亿元的投资难
以收回,甚至会因十几万产业工人失业而引发社会问题。”

唏嘘也好,失望也好,反倾销调查,抑制进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这
种案事涉及太复杂的方方面面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甲醇要与这些进口甲醇抗衡,利用国内资源丰富且价
格低廉的高硫低质煤资源,走低价原料路线或是一条出路。 内蒙古呼伦贝尔
东能化工公司,09年4月新建的一套20万吨/年甲醇装置成功投产运行。该装置
采用了先进的合成气净化技术,可以用当地资源丰富的褐煤为原料。虽然褐煤
杂质含量大,但先进的净化技术可使合成气质量完全达标。而褐煤热值低,价
格很便宜,当地的褐煤价格每吨只有100元左右。因此,这家企业的甲醇成本
可控制在每吨1000元以下,这一轮进口甲醇的冲击对企业也就没什么影响,目
前该企业正在满负荷生产。然而有这样条件的企业不多,这是个例范畴的事,
普遍意义不大。

为应对甲醇危机,国内甲醇企业旨在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方面作努力,例如
湖北当阳市华强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鲁西化工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双低压醇氨联
产技术改造,通过这一改造可使低压甲醇装置实现甲醇、合成氨两个产品灵活
生产。这样不仅调整了产品的结构,还有效降低了动力消耗,增大了合成氨原
料气的利用率。华强化工公司的负责人说,2008年进行了双低压醇氨联产改
造,于2009年1月15目开始满负荷生产,目前生产十分稳定。由于甲醇市场需
求量减少,所以公司决定多产尿素、少产甲醇,甲醇系统以维持自热运行为
准。在目前甲醇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企业仍可应付自如。这种技术改造,也是
部分联产甲醇才有一定意义,也是说没有太大的普遍意义,也不是真正化解危
机的办法。

既然通过中央红头文件宏观调控解、反倾销调查立案、改变原料路线及技术改
造都不能化解甲醇的严重危机,还有什么政策和策略能化解甲醇的严重危机
呢?归纳有识人士的高见,化解甲醇的严重危机,本质上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危
机。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危机,要采取非常政策和策略。这个时候,中央政
府要站出来,有识财团要站出来,就像体育的团体项目比赛一样(如足球、篮
球、排球),关键时刻要有人站出来,绝地反击,来一个惊天大逆转。能惊天
大逆转的措施有两项。

一是义无反顾、自上而下地在全国强有力推行《车用燃料甲醇》的生产和使用
《车用甲醇汽油》。只要把这扇门打开,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09年中国汽油总产量达7195万吨,柴油总产量为14130万吨。这里不考虑还
有成品油进出口上的差额,就算我们年消耗量。现在让我们粗略地算一笔账:
甲醇作为替代燃料的能量密度(所谓能量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某种
能源所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它是评价机动车代用燃料的重要指标),它相对汽
油的能量密度系数是0.489(0.49:1), 相对柴油的能量密度系数是
0.449(0.449: 1)。如果我们国家每年用甲醇取代15%的汽油,就要消耗2314万
吨/年甲醇,如果取代30%,每年就要耗去4414万吨甲醇。

甲醇用于汽车替代燃料,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汽油进行混合以达到改善
尾气排放、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经实践能使用的有按85%甲醇和15%汽油
进行混合的M85燃料,以及100%甲醇的M100燃料。《车用甲醇汽油(M15)》更
易于推广,可惜标准尚未推出。

关于甲醇作为车用燃料替代品,早已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早在1984年,
德国大众公司就生产了400辆甲醇灵活燃料轿车,赠送给洛杉矶奥运会,后来
美国福特公司首批生产了6万辆甲醇燃料轿车投放美国市场。同是80年代,德
国大众公司也提供好多部甲醇灵活燃料轿车给我国化工部试用。

提起《车用燃料甲醇》或也《车用甲醇汽油》,国人十分感慨。国人已为此奋
斗了几十年了,等待得实在太久了。一个在技术上是完全成熟的,也相继实践
很多年的好事为什么那样多磨呢。现在是该大踏步地走出去了。通过机制创
新,资源整合,把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的大事红红火火地搞起来。让上千亿元的
投资发挥作用,把十几万产业工人从失业的边缘拉回来。如果更进一步,将二
甲醚作为柴油替代品的工作搞上去,化解甲醇和二甲醚的危机更是卓著。粗略
计算,1.4吨二甲醚可替代1吨柴油。我国2009年的柴油总产量为14130万吨
(1.413亿吨),这个数字很宏观。如果有15%的柴油被二甲醚取代,一年就要
耗二甲醚2119万吨。如果二甲醚是用二步法生产,一年就要耗去甲醇3000万
吨。这样,甲醇和二甲醚的危机也化解了,让上千亿元的投资发挥作用,十几
万产业工人也不至于失业。我国在石油进口上的被动也可得到缓解,西方媒体
对我们的诟病也会减少了。

能使甲醇危机惊天大逆转的第二措施那就是走甲醇制汽油之路了。由甲醇合成
汽油的技术简称“MTG”技术。MTG指的是由甲醇转化成汽油(Methanol to
Gasolin ,简称MTG )的间接液化合成技术。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的沸石
催化剂ZSM-5 可高效地将甲醇转化成汽油。

甲醇转化制汽油的原理是甲醇分子脱掉一分子的水,生成只包含碳原子和氢原
子的 “烃”。从理论上讲,每吨甲醇需要脱掉的水占甲醇重量的56.3%,能够
得到的作为汽油的“烃”占甲醇重量的43.7%。表面上看损失很大,但实际上
这也正是能量集中和“浓缩”的一个结果。由于合成甲醇过程和甲醇转化制汽
油过程的综合能效都很高,本技术路线从煤炭到汽油的总能效也比较高。目前
本技术达到的技术指标是,按甲醇重量计算,汽油的收率为37%,LPG收率为
3%,(汽油+LPG)的收率达到40%。从烃的收率讲,汽油的收率达到了84.7%,
LPG收率达到6.9%,(汽油+LPG)的收率达到91.5%。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收率。
如果从甲醇消耗角度讲,则每生产1吨(汽油+LPG),消耗甲醇2.5吨。

在上世纪70年代埃克森美孚公司就开展对各种MTG工艺方案的研究,已经拥有
经过工业化验证的MTG技术。埃克森美孚先后在美国完成4桶/日规模试装置,
在德国完成100桶/日规模中试装置,并和新西兰政府合作建设了建设一套1.45
万桶/日(570kt/a)的工业装置,于1985年投产并成功地运行了大约10年。目
前,埃克森美孚与山西晋城无烟煤集团正在建设10万吨/年甲醇制汽油示范工
程, 2008年底已投产。

中国目前在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反应工艺方面,山西煤化所
与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开展了合作,共同完成了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
转化制汽油新工艺的开发,此项技术与国外技术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
成本低等优势,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产权
保障。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在2006年完成中间试验取
得成功的基础上,山西煤化所、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又与云南解化集团合作开
展了3500吨/年合成汽油工业示范试验,于2007年12月11日一次投料开车成
功,生产出合格的93号汽油。这套工业示范装置是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汽油产
能最大的煤制油装置,主反应器是直径为1米的固定床绝热反应器,在此基础
上单台反应器规模可直接放大到10万吨级。

走甲醇制汽油之路,化解甲醇危机光有技术还是远远不行的。首先,搞甲醇制
汽油不能另打碎敲,那样不解决根本问题。显然,与推行《车用燃料甲醇》的
生产和使用《车用甲醇汽油》的行动一样,中央政府与财团要站出来,坚决支
持,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机制创新,把产甲醇的大户,按地域分片进
行资产重组,在全国建立若干个大型的甲醇制汽油企业;二是甲醇制汽油不光
是技术问题,有一个经济上的帐,如果存在缺口,就要像支农一样,政府要给
于补贴(美国政府给乙醇汽油作补贴)。

以上两项能使甲醇危机惊天大逆转的措施,可同时并举实施,也可一主一副或
只坚决实施一项,都能解决问题。然而比较起来,推行第一项是最有利的。因
为无论从投资的安全性、碳转化率、环境友好性、原子经济性,还是技术的成
熟可靠性,煤基醇醚燃料都是首选的石油替代品,值得大力推广。实际上甲醇
汽油的推行工作已启动得较普遍,继山西、陕西成功试点推广甲醇汽油后,江
苏、浙江、宁夏、四川等省区,有的已经启动甲醇汽油试点工作,有的正积极
开展甲醇汽油推广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陕西省Ml5甲醇汽油封闭推广工作
将在10月1日如期启动,山西、四川、宁夏、陕西等六省区联片推广甲醇汽油
工作正加紧协调。如果一切顺利,年内全国甲醇汽油推广或试点的省区将超过
l5个,汽车燃料用甲醇将在去年500万吨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万吨。

推行以上两项措施,战略意义深远。因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9
年,我国原油产量l8949万t,同比下降0.4%,原油表观消费量38811万t,同
比增长6.36%。在国内新增炼油能力陆续投产、原油储备库投运使得需求量继
续增加的情况下,全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t,达2.04亿t,比2008年增长
l4%,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原油进口量,居第二位的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
突破50%,达到51.2%。这表明自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仅
用了l6年就突破了原油对外依存50%的国际警戒线。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新增炼油力得到发挥,新的成品油价格机
制使炼油企业产积极性高涨。预计2010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全
年原油需求量将达4.05亿增长5%左右;同期全国原油产量可能略高于上年,
为1.93亿t,增长2.0%。低于需求的增长度,全年原油净进口量将增至2.1亿
t,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较上年进一步提高。这一局面不改变,对我国的经济可
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话要说回来,这两项措施的推行,对国家将会遇到若干两难问题。诸如石油进
口上的问题、与三大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利益关系问题、汽车
制造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问题及资源供应关系等等。

中国的甲醇向何处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7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