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浅谈堵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类型:推荐
提问:ccdongshi
等级:
版块:()
信誉:100%
回复:0
阅读:15
时间:2022-05-30 08:21:55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湿式氧化法脱硫以其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建设投资相对较少而广泛应用,笔
者通过三年的走访,对百余家的化工企业进行了解,这些化工企业普遍性都
存在着一个不可避免且又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即脱硫塔经过一段时间运行
之后,塔的运行阻力开始上升,脱硫塔运行阻力的上升是引起生产过程不稳
定及生产不正常的最主要的因素。堵塔似乎是脱硫(包括变换)系统常见的
问题,引起脱硫塔阻力上升有诸多的因素,堵塔问题仍然是困扰脱硫运行过
程中的关键,虽然引起堵塔的原因很多且复杂。究其原因可归结有三大方
面,硫堵、副盐堵、机械杂质堵。一般情况下硫,副盐及机械杂质堵塔同时
并存,只要我们认真地去了解分析现有的设备、工艺、操作管理等技术条
件,只要我们通过努力就不难发现硫、副盐还是机械杂质引起堵塔,它们之
间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形成堵塔的原因,为预防堵塔,稳定生
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不当之处请予以纠
正。

1 硫堵

众所周知,在生产过程中单质硫及硫的化合物至始至终存在脱硫液循环系统
中,必须想方设法加以清除,否则将会产生硫堵。现将产生硫堵的原因分析
如下;

(1)再生空气量不够,再生设备偏小,再生槽内硫泡沫浮选不好,再生和
分离效果差,HS-含量高,致使贫液中的悬浮硫增高。悬浮硫高是堵塔的最
直接的原因。因此,贫液中的悬浮硫含量应严格控制在500mg/Nm3以内。

(2)脱硫液在脱硫塔脱硫全过程可分为吸收加再生,然而脱硫塔内的再生过
程是一个析硫过程,且时间非常短。正因为如此,脱硫塔喷淋密度是关键。
笔者曾在2011年11月于河南焦作某厂进行了解到,该厂曾因限电被迫降低生
产负荷,脱硫液的循环量随之降低一半(脱硫泵、再生泵各停一台),经过
一个月运行,脱硫塔的阻力开始上升,生产不到两个月就停车扒塔处理。以
上事故案例更进一步说明,不管生产负荷大小,必须要保持足量的溶液循环
量和喷淋密度,才能使附着在填料表面的硫泥冲洗下来。因此,填料塔的喷
淋密度应控制在35~45m3/m2·h。减量生产时,不宜调小循环量,可以适当
降低循环液中的碱度。

(3)其中部分化工企业的湿法脱硫系统在设计中没有贫液槽,而是利用再
生槽上部外环取代贫液槽,正常生产连续运行时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脱硫系
统遇到停车或停电时,脱硫液中的悬浮硫会自动地全部沉降底部。当脱硫系
统投运,脱硫泵将沉降底部的硫泥送到脱硫塔的上部填料层,极容易形成硫
堵,停车频率越高,脱硫塔堵的越快。

(4)脱硫塔部件结构设计及制作标准或安装出现偏差等,都会造成气液偏
流。尤其是填料规格过小,质量差的填料在生产运行中极容易出现破碎,填
料表面制造粗糙,层装填高度大,最容易发生堵塔。填料规格要求:半脱一
般要求不得小于Ф76mm,变脱一般要求不得小于Ф45。对那些质量差,制造
粗糙的产品经因堵塔后清洗要谨慎使用。否则极容易产生再次堵塔。

(5)应用在湿法脱硫上的催化剂产品有多种,尽管它们各有千秋,然而不
同种类的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特别是氧化后形成
的单质硫颗粒大小及粘度不一样。长春东狮公司生产的东狮牌“888”产
品,应用范围广、活性高、脱硫全面、再生时浮选的硫颗粒大,副反应生成
率低,用量少,同时还可脱除有机硫,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其它催化剂混合
使用,是目前在应用在湿法脱硫中贫液悬浮硫含量最低的一种产品,其悬浮
硫含量≤0.5g/L

2 副盐堵

在碱性水溶液脱除硫化氢的过程中,每时每刻总有一些对脱硫过程有害
无益的反应发生,这些反应称为副反应,副反应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
快。副反应生成物多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用碳酸钠配置脱硫液在脱硫
过程中伴随副反应如下:

H2S+Na2CO3=NaHS+NaHCO3 (1)

2NaHS+2O2=Na2S2O3+H2O (2)

2Na2S2O3+O2=2Na2SO4+2S↓ (3)

当伴水煤气体含有HCN时脱硫副反应如下:

Na2CO3+2HCN=NaCN+CO2↑+H2O (4)

2NaCN+2H2S+O2=NaCNS+2H2O (5)

随着生产持续的进行,副反应带来的副盐也不断的进行积累增加,将会使脱
硫液的粘度增加,比重增大,当副盐含量达到250g/L时,不仅直接影响气液
传质吸收,脱硫效率下降,而且因副盐含量居高不下由此产生的副盐结晶析
出形成堵塔。2012年7月上旬湖南某厂告知笔者半脱塔阻力已经上升到
7KPa,笔者随即赶到,经现场了解并查阅相关的分析化验报告。该厂自5月
中旬总碱度开始下降16g/L以下,脱硫液中的碳酸钠的含量降到零,入脱硫
塔的半水煤气温度已经达到42℃。溶液循环系统中再生出现虚泡,泡沫少,
不易分离,为了恢复溶液碳酸钠含量,纯碱的用量由原来每日500kg 猛增到
1000kg。从6月上旬开始脱硫塔的阻力显示上升,直到7月中旬脱硫塔阻力升
到12KPa时被迫停止生产,此时脱硫液中碳酸钠含量仍然为零,入脱硫塔的半
水煤气温度达到50℃。

脱硫液在脱硫塔脱硫全过程可分为吸收加再生,通过再生过程则析出单质
硫,在脱硫塔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H2S+Na2CO3=NaHS+NaHCO3 (1)

再生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NaHS+1/2O2=NaOH+S↓ (2)

NaHCO3+NaOH= Na2CO3+H2O (3)

当纯碱消耗增加一倍时,为什么脱硫液中的碳酸钠仍然为零,人们知道在正
常生产过程中气体对脱硫液的夹带,跑、冒、滴、漏量是一定(排除因人为
因素或设备原因跑料),带着纯碱的生成物是什么,生成物又到哪里等问
题,我们可以从上述吸收与再生的化学反应找到答案。因此,要想溶液中碳
酸钠含量符合工艺要求,就必须从溶液再生开始,尽可能的使NaHS中HS-还
原成单质硫,得道更多的NaOH,才能保证溶液中的碳酸钠含量。所以说该厂
脱硫堵塔是一个典型的副盐引起的堵塔。经过停车检查后发现入脱硫塔前的
降温洗涤除尘塔的液体分布器周边严重堵塞,冷却水分布极不均匀且水量
小,入塔半水煤气温度高是导致大量副盐生成的直接原因,也是脱硫塔堵塔
的主要原因(其中脱硫塔槽式液体分布器脱落一只)。

3 焦油及机械杂质堵塔

入塔前的气体必须经过静电除焦器进行除油、除尘、还要进行洗涤、降温等
工序,清除所有的机械杂质。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各个企业高度重视,在扩建
改造时加大改造力度。然而仍然有少部分企业因资金或重视程度不够等其它
方面的原因没有进行改造或改造不到位。河南某厂处理堵塔时发现该厂生产
硫黄有粉煤灰,且熔硫过程中排出的废液含有一定油污。是笔者从未曾遇见
过的。

4 预防

堵塔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堵塔形成的因素又十分复杂。脱硫液成分的控制,
催化剂的选择,循环液的温度,入塔的半水煤气气体温度及气体净化度等任
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产生堵塔,引起堵塔大多是以单质硫、硫代硫酸盐
和硫酸盐的混合物。近年来不少厂家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预防堵塔上积累了一
定的经验,除了提高管理水平,还进一步完善设备、工艺技术等条件。从气
柜出来的半水煤气到出脱硫系统,从脱硫循环液在脱硫塔的吸收到循环液的
再生槽内的再生等,实现了层层控制,严格把关。例如河南某厂在脱硫塔段
层间安装测压点随时进行检测,依据压力的变化,准确的判断是硫及其副盐
还是气体携带的机械杂质或油污所产生的堵塔。因此,各个企业要依据本厂
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是搞好湿法
脱硫生产的根本。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5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