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振邦杯2004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类型:推荐
提问:bigfoot
等级:
版块:高分子资源(kevlar,bigfoot,)
信誉:92%
回复:2
阅读:872
时间:2005-01-17 13:26:30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路甬祥、徐匡迪分别点评世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科学时报 作者:易蓉蓉/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13日在京揭晓。“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和“‘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并发现有水的证据”等20条科技进展新闻分别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分别对200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 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200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一、“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并发现有水的证据;二、美超音速飞机创飞行时速超万公里新纪录;三、“卡西尼”号飞船成功进入土星轨道;四、韩、美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五、美科学家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测到单个电子;六、美研发利用核反应堆大规模制氢技术;七、日开发出世界最快光通信技术;八、美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最遥远的大天体;九、法艾滋病病毒抗体研究获得重要进展;十、以、美科学家制成能够停止或暂停的分子马达。

路甬祥认为,开展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活动,盘点一年来国内外有哪些重大科技进展,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们的科学价值观。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一员,我完全认同两院院士共同的理念——科学的价值,在于认知客观规律、求索客观真理,同时也在于遵循科学规律、应用科学规律造福人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评选结果经新闻界的广泛报道,有利于公众更多地关注科学、了解科学、理解科学,从而更加重视科学、支持科学。科学需要传播,科学精神需要弘扬。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评选出的项目一定就是2004年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最重要的科技进展。科学本身的价值需要科学界共同评价,更需要历史来评价。所以,两院将继续支持每年一度、由院士们共同参与的世界和中国科技进展新闻的评选。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组织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活动,至今已举办11次。评选程序是:在《科学时报》上连续3次刊登启事,向两院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征集中国、世界科技进展候选新闻;选出中国、世界各30条候选新闻,寄给两院院士,进行通讯投票;统计票数时采用分学科加权计分法,即本学科院士对本学科项目投一票计3分,对其他学科项目投一票计1分。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院士工作局局长沈保根和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学部工作局局长白玉良分别宣读了200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评选结果。大连振邦集团董事长周建良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路甬祥、徐匡迪等向入选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单位颁发“振邦杯”。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高校和高技术企业的负责人;入选“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以及近50家海内外新闻媒体的记者。

路甬祥点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两院院士评选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已有多年,在社会上有巨大反响,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我们也不以为评选出的项目就一定是当年世界及中国国内最重要的科技进展。科学本身的价值,需要科学界共同评价,更需要历史来评价。但是,科学知识需要传播,科学精神需要弘扬,每年进行科技进展方面的评价,而且向公众发布,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公众更多地关注科学、了解科学、理解科学,从而更加重视科学、支持科学,总体上其社会效果还是积极的、正面的。所以,我们继续支持每年一度由院士们共同参与的世界和中国科技进展新闻评选。

我和徐匡迪院长借这个机会,代表科学院、工程院,向主办此次活动的科学时报社、支持这次活动的振邦集团、参与这次活动的院士以及新闻界朋友和社会公众表示感谢!

下面我着重点评200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第一,宇宙探索始终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命题。受技术水平限制,人们过去只能在地面上观察浩瀚的宇宙;航天技术发展后,才有可能在空间站或通过空间望远镜对宇宙进行全天候观测或者微细结构的专题研究。不过,我们要了解火星上有没有水、土星光带的物质构成和内部结构,必须进行着陆取样或轨道上的实地观测。

这次入选的相关项目,标志着人们对宇宙的勘测已从近地空间逐步向深远空间发展,从远距观测阶段逐步发展到对太阳系其它天体的实地探测阶段。19世纪末俄国"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摇篮里。"我认为2004年宇宙探测方面的成就,是人类100多年来探索宇宙的雄心壮志的继续,这个探索不仅为我们带来宇宙成因、结构、演化方面的新知识,而且可能发现宇宙中其它存在生命生存发展演化的环境,这非常有意义。

探索宇宙空间同样有技术意义。大家知道发射地球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已经需要很高、很综合的技术,而要到深空进行探测,对其技术的要求更可想而知。比如这里提到的"勇气"号与"机遇"号,据航天专家介绍,从发射火箭、飞船到探测器抵达火星最后返回,一去一来就要两年多时间,其中碰到的环境问题、技术问题可以想见。所以,火星探测必然会带动飞行器设计、传感器设计、远距离信息传输、安全保障等许多方面的发展。

另外,土星轨道离地球距离更远,"卡西尼"号1997年10月发射升空,到今年进入土星轨道用了7年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的计划,也是一个需要孜孜不倦、不断努力的计划。我想院士们选这一项,不仅因为它的重要科学、技术价值和很高的前沿探索意义,同时也因为它蕴含着人类科学探索的精神。

第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中,有两个生命科学与医学方面的项目。一项是美、韩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我想这非常了不起,有可能为人类自身的克隆治疗带来福音。当然我们也要防止克隆技术被滥用,损害人类的伦理道德与尊严。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过我想科学和技术带来新的伦理挑战,也一定会在科学家和人类的良知面前最终得到合理的解决。

另一项是法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兔子身上获得了可阻止多种艾滋病病毒入侵的抗体。艾滋病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至少已有近二十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预防办法和特效治疗药物。现在发现的这种新办法,是从分子层面理解艾滋病感染致病的基础,也是从分子层面寻找免疫和防治办法的基础。(下转A3版)(上接A1版)这是科学认知事物本质、科学造福人类、化解疾病对人类的侵害非常好的例证。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工作,为人类健康,为高质量的、"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乃至为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第三,"日本开发出世界最快的光通信技术"的入选,体现了院士对信息技术的关注。信息技术中的一个热点,是继续提高通信传输的速率和频宽,因为这决定了信息传递的速率和容量。我相信院士们关注的信息技术进展,还包括信息安全、智能网络问题等,但仅就通信来说,拥有更高的速率、更高的频宽,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容量、更高的效率。我认为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没有频宽和传输速率作为基础也是很困难的事,因为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必须以牺牲一定的频宽和效率为基础。从这个角度看,这项进步对提高信息安全也很重要。

有人认为,当代IT技术的重心已从硬件逐步转向软件,我表示部分赞同。但现在这个案例说明,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是相辅相成、平行进行的。我相信在IT的发展过程中,作为IT的物质基础,硬件方面还可能出现目前暂时还不可预见的进展,因为现在的IT技术还仅处在亚微米阶段,而人们已开始讨论纳米电子学、量子电子学了。所以,作为中国科学家,我们既要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于先进软件的开发,同时也要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在硬件创新方面迎头赶上。

第四,就"利用核反应堆大规模制氢"一项,我认为在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且储存有限,世界普遍感到能源紧张的情况下,美国进行了以摆脱现阶段能源消费结构缺陷为目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用核反应堆大规模制氢的研究。我国院士对这一研究给予充分关注,是由于氢能可能是替代石油、天然气,成为车辆等移动装置的一个最好的能源选择--它燃烧做功后产生的是水,完全没有污染,基本没有二氧化碳排放。

氢能的获得,以及燃料电池和燃氢发动机的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科学家也应给予充分关注。记得我们在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题战略研究的时候,也曾把氢能及燃料电池研究发展作为关注重点之一,所以这个项目被选上,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采用的不是"用核电来电解水"的办法,而是采用新的"高温制氢"技术路线,我相信其中可能会用到化学方法。

第五,今年入选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有两项是关于科学家在分子、原子尺度上对物质进行探测与控制,包括美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单个电子,以及以色列、美国科学家制成能够停止或者暂停的分子马达。这两个项目的当选,说明当前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向微纳米、分子、原子尺度方向进军,探测和控制它们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两个项目的进展,有可能带来医学、IT技术,乃至其它方面应用的革命性进展和变革。

在观测到单个电子的实验中,美国科学家不满足于用买来的核磁共振仪做常规的成像实验,而是在核磁共振仪上加了自己创新的装置--微型悬梁,用以探测单个电子的振动。这说明虽然科学进步是高技术发展的源泉,但当代科学研究同样要依赖高技术所提供的手段和方法。我认为我国科技界在重视科学的同时,更要重视技术的发展,而且要自觉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尊重,共同合作。

第六,院士们投票评选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说明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们的理念和科学价值观。他们不仅重视认识客观世界,同样重视用科技造福人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可以看到,当选的这些项目中,只有深空探测等3项与当前人类生存发展关系不很紧密,但它表达了人类的求知欲和对了解宇宙的追求,从长远来看,它们也会对人类的知识积累、哲学思想乃至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至于其它的项目,更是无一不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一员,完全认同两院院士共同的理念--科学的价值,在于认知客观规律、求索客观真理,同时也在于遵循科学规律、应用科学规律造福人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徐匡迪点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这次评选出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科学和技术意义上不一定是最前沿的10项。可能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会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反映了两院院士们关注的一些科学成果,反映了当前中国科学界、工程技术界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看到有这么多朋友关心中国和世界的科技进展,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受到很大的鼓舞。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关心,表现出了人们对科学、对社会、对国家进步的关注。

回顾2004年中国的十大科技进展,既有像国产化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等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也有一些像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等科学前沿,这些科技进展都与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从能源技术方面来说,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两台60万千瓦级压水堆型的核电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核能技术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我国今后将积极发展核电,因为从核电站本身来说,只要我们的国产化设计合理,措施有保障,是不会对周边地区带来任何污染的。

西气东输管线是世界上3条最长的管线之一,从新疆塔里木油气田一直到东海边的上海,全长4000多公里。在工程建设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新材料,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属于先进的。由于西气东输,减少了燃煤使用量,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空气的质量将会有较大的改善。我国地质工作者和石油工作者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在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中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就信息科技方面评选出的3项科技进展来说,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可以极大地节省如气象预报、药物评价筛选研究等方面科学计算的工作量;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上抢得世界发展的先机;而中国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型传输,这一成果为下一步远距离量子传输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4年,"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和"双星探测"计划实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空间物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创新能力。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德国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国家之一。拥有一个精确的水下监测系统,对保卫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纳米"超级开关"材料是一项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非常有趣味性的发现。尽管现在还不能希望将它马上用于服装生产,但是发现能够通过"光"和"温度"的控制,实现纳米结构表面材料超疏水和超亲水之间的可逆转变现象非常了不起,将来有可能成为纳米材料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

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就是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化合物并且释放出氧气。2004年,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就是完成了"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的测定工作,成功测定了一个重要的光合膜蛋白结构,从而破解了这一国际公认的、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2004年是我国科技界丰收的一年。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能取得更大、更新的成就。




[ 2005年1月14日 ] 转自中国科学院
回复人:fengyu211,▲▲▲ (有东东共享) 时间:2005-11-01 23:56:36   编辑 1楼
资源不错,加0.1分


回复人:flychem, () 时间:2007-11-15 17:05:55   编辑 2楼
资源不错,加0.3分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8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