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各类格氏试剂

问题:让我们为我们的有机界的老大来骄傲吧!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类型:推荐
提问:jackcheng
等级:
版块:有机化学问题(jimuwei,fpcwin1211,netpanda,yjgzfl,Ftian,)
信誉:100%
回复:12
阅读:1965
时间:2005-11-05 13:56:49  编辑    加入/取消收藏    订制/取消短消息    举报该贴    

http://www.organicchem.com/news/open.asp?id=209 请你们打开看看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厚积薄发,让创新在沃土上开花结果
来源:unknown 作者:unknown



国家科技奖励办曾组织人员来上海,为的就是一个目的,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作一番调研,试图解开一个谜——为什么有机化学所能获得如此多的奖项? 一份权威的统计报告引起关注:来自于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2004年组织撰写的《化学领域重要研究方向态势分析》,文中介绍,近十年来在化学领域的13个重要研究方向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催化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在世界TOP10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二,被引用频次数量位居世界第六;在“催化不对称合成”、“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等三个领域的SCI论文和被引用频次数量居全国第一,“酶催化”的SCI论文居全国第三。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统计显示:1997~2003年间,有机所获得的自然科学奖数占化学学科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奖项总数的1/3。 1999年国家组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以来,有机所每年有1篇博士论文入选,保持了连续7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成果,不是朝夕之功 2004年底,“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评估专家组到有机所调研,对有机所试点工作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机所所长姜标说:“一个研究所要想取得过硬的研究成果,不可能是朝夕之功,而是厚积薄发,我们所今天取得的成果是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一心投入和历任所长带领全所员工努力奋斗取得的。”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于1950年在原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北平研究院化学所和药物所基础上建立。长期以来一直立足于有机化学科学研究、有机化学交叉科学领域研究、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特种材料、药物工业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国防工业有关关键技术研究。经过几代科学家、职工和研究生的努力奋斗,成为我国化学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作为中科院组织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第一批试点单位,有机所先后三任所长带领全所员工,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凝炼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平心静气做科研 充分认识到作为国立研究所争取承担国家与地方科技任务的必要性,有机所领导班子抓住国家启动“十五”计划的机遇,组成争取承担科技任务领导小组,下设“人口与健康”、“新材料”、“资源与环境”三个专题组,由所长和科研主管副所长负责,院士任顾问,科研处任秘书,组织优势集成和学科交叉,动员全所投入,争取承担科技任务,成效显著。2001年至2004年,有机所共主持或参加承担了国家项目80多项,其中包括“973”,“863”,“科技攻关”,“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等等。在这个时期内,有机所科研竞争力不断增强,科研项目经费争取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度科研经费收入相比2000年度接近翻番,增长94%。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药研制方面却远远滞后。有机所结合自己长处,在农药创新方面,以副所长吕龙研究员牵头的课题组开展了高效低毒的农药研究,发现了一类具有全新结构和很高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申请了5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通过结构优化,从先导化合物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中成功地开发了两个具有高效、低毒,对后茬作物安全、环境相容性好,杀草谱较广和成本较低等特点的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原药及其10%的乳油制剂于2003年10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2004年11月,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新进展,10%的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悬浮剂又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使该品种的使用对环境更加友好;2003年11月,“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被批准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4年,油菜田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分子材料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聚烯烃产量约占整个高分子材料的35%,其全球产量2002年近8800万吨。预计到2010年1.5亿吨。国内市场对聚烯烃预测年需求增长率达到10%。国产聚烯烃2003年生产能力已达839.8万吨,但市场需求1580万吨,仍供不应求。有机所看到国产聚烯烃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缺乏生产高性能聚烯烃的核心技术成为关键问题之一,而聚烯烃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是催化剂技术。在唐勇研究员的带领下,以化学合成方法学研究为基础,成功设计合成了具有全新结构的STS系列,获取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非茂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及时申请了国家专利和PCT保护。该所与杨子石化集团合作深入该催化剂的应用研究、中试与产业化研发,有望在国际上成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非茂金属催化剂之一,已确认具有提升我国聚烯烃产品水平的工业化前景。目前此项工作的主催化剂中试和聚合工艺中试已完成,预计将在两年内完成工业化应用实验。 迎接灿烂未来 关于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目标,所长姜标成竹在胸,他说:“有机所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三个领域;重点突出健康和生命的化学问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有机化学、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有机化学、新材料科学中的有机化学、能源开发应用的基本有机化学、国家安全相关的有机化学等六大研究方向。” 在前不久的工作汇报中,对有机所的下一步,姜标这样描述:“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抓住战略科技专家和科技尖子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国家研究所制度,推进有机所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医药、化工行业和国防工业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关键技术,建设世界一流的有机化学研究基地的发展思路。” 学科交叉带来的“海外兵团” “到有机所,很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全所上下都能够把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创新工作的首要位置,前瞻性地凝炼了科学研究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率先突破学科界限,近年来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始终积极主动地走在前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视察该所时有这样一个评价。 有机所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试点,首先集聚所内青年科学家的优势,明确目标,组织团队进行创新突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探索与海外华人青年科学家的合作,瞄准世界学科前沿领域,集成专家的个性专长及所在机构的资源条件,组建海内外“知名学者团队”,建立海内外优秀青年专家的合作平台。获得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的支持,先后引进了两个“海外知名学者团队”,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青年科学家,依托上海有机所平台加强学科交叉与优势互补。 有机所的历任领导都很关注人才的培养,采取把人才送出去锻炼,然后请进来的方式。有机所第一批“百人计划”回来人员之一——吕龙,目前已经是副所长了,在谈自己经历时,令他感慨颇深的就是当年的所长在送他出国深造时的肺腑长谈。他说:“不仅是我,对每一个不管以什么渠道出国的人,所长都要与之长谈,殷切灌输学成回国的思想。我记得,当时我在美国一家公司工作,有机所所长林国强到美国访问,到我们公司来看我,在与我谈完话后,他又拿起电话筒打了好多电话,把他知道的所有在美国的有机所出来的人都问候了一遍。而在本城的他都亲自跑去见面。现在,我和姜所长也这么做,我们现在是不但出差、访问时问候,还专门组织慰问团出国和海外研究人员开见面会。我认为,所里之所以能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与海外知名学者组建团队,都与知名院士、历届所领导不但关心‘内才’,同时十分关注‘外才’,有很大关系。” 这两个内外才结合的团队是:“细胞凋亡的化学基因学研究”团队,围绕认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这个重要问题,通过利用化学基因学手段,深入化学生物学研究;而“均相催化研究”团队,从新型催化剂特别是配体的设计与合成着手,发展环境友好有机合成化学,通过无机配位化学与有机化学的交叉,使研究工作水平特别是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从理论角度出发得以大幅度提高,推进我国均相催化研究发展水平。 目前,有机所正进一步部署组织第三个“先进有机材料及应用研究”团队,围绕新生命有机材料的创制方法、复杂化合物分子设计和合成、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药物和医学应用等方面研究,逐步建立满足我国医药、生物试剂、农药和精细化学品工业开发新产品需要的研究开发平台。 有机所不但加大力度从国内外引进一流的有机化学家,同时,也在推进本土青年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尽快成长。组建海内外研究团队,通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发挥团队成员在专业上的多样性,学科上的交叉和渗透,形成群体优势,力争研究工作与研究团队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并拓展该所的研究领域,带动科技创新工作。 一个所办企业的上市与改制 这些年,拥有中科院“血统”的公司涌现了很多。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科院第九家上市公司。这是上海有机化学所继获得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后,又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1959年1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实验厂是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的前身,2000年中科合臣化学公司发起并控股组建了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有机新材料等精细化工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中科合臣建立起完善的产销研一体化机制,不断将中科院的科研优势成功转化为产业优势。据介绍,从科研开发、中试、工程设计直到规模生产和销售,中科合臣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体系,每年投入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15%,市场化研究与工程化能力高度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以每年30个左右的速度被开发出来,提高了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2003年6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成功发行了3000万股A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此步入国内外市场经济更加激烈竞争与挑战。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机所全资所属企业中科合臣化学公司持有近40%的股权。 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有机所认真贯彻中科院关于加快投资企业社会化改革的决定,所长姜标带队前往中科合臣化学公司,对这个所属全资企业进行股权社会化改造。转让总价10550万元人民币,坚持职工安置工作与“解除原有合同、实施经济补偿、签订安置合同”三同步,完成了300多位职工的补偿、安置。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终于顺利完成了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的股权转化,改制成立了中科合臣化学责任有限公司。 背景资料 1950年5月,在前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和前北平研究院化学所与药物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1952年中科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有机化学组调入;1953年药物研究室调出,组建药物研究所;1956年高分子化学组和物理组调迁北京,参建中科院化学所。1970年易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991年建立了生命有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89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2002年升级为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冶所联合建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1993年2月成立上海有机高科技发展公司;1994年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1995年3月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联合成立了三维药物研究中心。1995年9月与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合作建立了联合利华研究室。1998年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联合组建了沪港化学合成实验室。2002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氟化学开放实验室。2000年中科合臣化学公司发起组建了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成功上市。

回复人:lucywang, (I love chemistry.) 时间:2005-11-06 21:07:12   编辑 1楼

长见识,
谢谢




回复人:chengjiang, (我还只是一个大学生) 时间:2005-11-07 00:19:39   编辑 2楼
是还可以 但是太精 也就是说专业狭 发JACS ANGEW 有可能 发NATURE SCIENCE 就难了


回复人:csqing1970, (化学\医药工程师) 时间:2005-11-07 07:38:47   编辑 3楼
长见识


回复人:qsning, (交流中进步) 时间:2005-11-07 09:50:11   编辑 4楼
资源不错,加0.1分


回复人:normany,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化学化工研究的工作人员) 时间:2005-11-07 15:24:00   编辑 5楼
增加见识了


回复人:gong_1,▲▲ () 时间:2005-11-07 17:57:41   编辑 6楼

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氟化学实验室呆了13天,全天在做实验,可能是这个数字不太吉利,可能是我的水平低,可能是他们的眼光太高,反正我觉得里面的治学:that so so!






回复人:qsning, (交流中进步) 时间:2005-11-08 08:26:00   编辑 7楼
资源不错,加0.1分


回复人:dashing, (油田化学/高分子合成 http://bbs.petroren.com/?fromuid=9653) 时间:2005-11-08 08:46:26   编辑 8楼
6楼的,呵呵,里面的人未必个个比你强,比你强的人未必各方面都比你强,只要是基于科学事实的,再牛的实验室对一个很专业的人士来说也不会是非常地激动人心的


回复人:may, () 时间:2005-11-08 09:34:58   编辑 9楼
张见识


回复人:加麦特化, (中间体和试剂制造商,科研开发商) 时间:2005-11-08 11:10:59   编辑 10楼
有机所的科研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


回复人:yel007, (做不对称,新手,望大家多多指教!) 时间:2005-11-08 14:05:04   编辑 11楼
呵呵!不愧为国内有机老大!


回复人:gong_1,▲▲ () 时间:2005-11-08 19:57:06   编辑 12楼
8楼的,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我的水平绝对不能和他们比,我是做为公司去接技术的,他们的松垮的精神状态,实验记录的乱七八糟。。。。我说的是这些,也许这只是我接触 的一小部分人




问题讨论没有结束...
您尚未进入本论坛,登录之后才可以回贴
用户名:密码:    游客  新用户免费注册
9msec



版权所有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可转载本站文章 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站法律顾问 方利律师  
www.ccebbs.com E-Mail:ccebbs00@126.com
Chinese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BS